更新于2021-03-01 22:16:47
386899
阅读
6536
回复
感动的老师名字:屈健灵 老师所在学校: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团 感动的回忆一:热爱教师职业 默默奉献44年 屈老师爱教师这个职业,这一爱就爱了44年。她真心爱护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家长、学生信服。培养了一届又一届优秀毕业生。她是杭州市优秀辅导员,五次被评为西湖区优秀辅导员、区优秀班主任、区先进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连年被评为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62岁的她去年又获区优秀中队辅导员荣誉称号;今年2月,她又评为西湖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屈健灵是一位具有44年教龄的优秀班主任 感动的回忆二 :阳光老师 爱满天下 西湖区区委书记郑荣胜夸屈老师很阳光!夸她的学生也很阳光!杭州市民革副主委、西湖区人大副主任卢华英也称赞屈老师是阳光老师,工作很有激情。吴吉春局长在全区校长会上讲育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从屈健灵老师身上看出来。 她用师爱浇灌盛开的异地花朵,用爱心滋润每一位民工子女的心田,让孩子在爱的海洋中成长。屈老师的爱满天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这些远离故乡的民工子女在育才找到了归属感,与流落地的孩子一样,享受到育才的优质教育。用灵动的心书写教育情结;用火热的心做教育事业;用勤劳的手培育教育之苗;用真挚的爱感动民工子女。她深深地感受到做班主任工作是幸福的,培养教育孩子是幸福的,追求教育理想更是幸福的…… 不管屈老师教怎样的班级,教怎样的学生,她的教育教学成绩十分显著:03年至今她教了两届扩班生,她所教的两个扩班生的班级连年被评为西湖区先进班集体、李四光中队、区优秀雏鹰中队。 感动的回忆三:一把钥匙 开一把锁 故事一:用爱心拯救一条小生命 06年初夏,屈老师教六(3)班,有个学生叫俞俊英,爸爸江山人,妈妈江西人,在古荡农贸市场卖干货。6月1日,英子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必须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费用要五六十万元。面对这天文数字的治疗费,该怎么办?屈老师就与孩子们一起写倡议书,带头捐款。带着班上学生,三五一群,四五一伙,拿着自制的捐款箱分几路到学校、家附近的市场、社区、广场分发倡议书进行募捐。
急难关头,身为班主任的屈老师,挺身而出,奔出相告,百费周折利用媒体呼吁全市人民行动起来,向英子献出自己的爱心:《钱江晚报》作了追踪报道,阿六头新闻报道、杭州电视台少儿频道记者专门到校采访。区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发动全区的中小学师生为英子捐款……共捐款631607.99元!如今,英子每天快乐幸福地上学读书……看到已暗淡的生命重新发出灿烂的霞光,幸福感又一次久久地暖在屈老师的心坎上。
故事二:特别的爱给特殊的你 我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全国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家庭背景不同,文化水平各异,学习基础也参差不齐。面对这群特殊的学生,所谓 “特殊生”,是指生活上的“困苦生” 学习上的“失败者”,行为规范中的“出轨者”,让家长灰心的“遗弃者”,甚至我们所讲的“另类学生” 而屈老师没有歧视他们。她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一个孩子就是一把锁,老师是锁匠。什么样的锁,就用什么样的钥匙去打开,让异地特殊的花朵同样在杭城绽放。
班上来了一位另类中的另类学生——刘玉栋(化名)。他个性孤僻、胸襟狭窄、不爱上学、不做作业,不愿与人交往,爱做恶作剧,发起脾气来,暴跳如雷,还会拿起榔头朝你打去,还要咬人的,有时会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举动,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听说在老家读书时,有一次趁人没注意,爬墙出去,走了4个小时,才回到家。多淘气啊!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反复出现在屈老师的脑海里,他只是个11岁的孩子啊,一定要找到打开这把沾满了铁锈锁的钥匙。
为了尽快找到打开这把锁的钥匙,屈老师细心观察他,在寻找他优点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他电脑很好,钥匙找到了,锁也打开了:帮他树立起自信心,让他为班级制作ppt,为班队活动找资料,为同学打作文。孩子积极性很高,还聘请他为屈老师的秘书。孩子甭提有多高兴。一次次表扬他,一次次关爱他,一次次帮助他,一次次鼓励他,一次次提醒他,一次次与父母和孩子促膝谈心,一次次与孩子心心交融…… 故事三:师爱改变学生一切 “特殊生”表现出现反反复复时,屈老师以一颗宽容的心看待他,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使之改变一切。 屈老师接班时发现班上有个叫杨某的同学,人很聪明,但脾气很倔,行为习惯很差,很会狡辩,很难弄的。屈老师决定要帮助他,转变他,还告诉杨某的妈妈说自己很喜欢她儿子。孩子有很多优点,至于缺点,哪个人没有。行为习惯不好,愿意和他妈妈一起帮助杨某改正。孩子妈妈听了很高兴。 在以后的每个日子,师生就这样彼此磨合着:有适时的表扬,有真诚的提醒,有行动上的示范……为此,屈老师付出的艰辛只有孩子自己最清楚。现在,这位昔日被人称为害群之马的杨某不仅获得了杭州市火炬银奖,火炬金奖,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03年还被杭州外国语学校录取,是育才首批考入杭外的学生。在就读杭外,同学誉他为科学王子,英语口语班上第一名。 感动的回忆四:她是孩子的老师 也是家长的老师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校联手,形成合力。屈老师与民工家长谈话是朋友式的,聊孩子的点滴进步和成绩,从不挖苦孩子。即使是缺点、错误,都用婉转的口吻提希望,这样家长和孩子都会乐意接受老师的意见,孩子们就会努力改正不良习惯,慢慢地变成了好孩子。 曹婉婷的爸爸说孩子在屈老师的教育下,变得非常自信,学习也进步了。屈老师那么和蔼、亲切,和她交谈是一种享受。孩子在屈老师班里读书,多么幸运,真是前世收来的福气呀! 谭永福的爸爸说屈老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家长的老师。 感动的回忆五:学无止境 勇于创新 屈健灵用永葆青春的教育激情在教师岗位上默默奉献44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虚心好学,充满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杭州日报、钱江晚报、每日商报、今日早报、都市快报都有她的文章,新闻在“浙江教育台小强热线”、“经视新闻”、“西湖明珠台”有他的报道;今年7月22日在区“班主任幸福感”论坛会上,区教研员俞晓梅说屈老师是我们区的“一个宝”。屈老师以慷慨激昂的发言与大家分享了自己44年做班主任的幸福感。她动情忘我的经验分享,赢得了与会老师的阵阵掌声。 屈老师爱这份特殊的班主任工作,爱这些大大小小让她生气不得的民工孩子,生活中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呢!如今细细品来,屈老师更多的收获是幸福。 我的祝福:阳光教师,健康一身,幸福一生!
  • 人赞过
查看更多
回复(6536)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表情
新用户注册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现更多

 

 19



寮曠敤鍥炲笘锛�

鍐欏ソ浜嗭紝鍙戝竷 Ctrl + Enter 蹇€熸彁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