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杭网友发图求助,从家里翻出一张1983年的供销社“股票”,也不知道要怎么处理▼
Sunday不久前在收拾房子时,发现了这张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股金。
“股金是我干奶奶的,可他们已经80多岁了对当时认购的事已经没什么印象了,不知道这个股金现在还有没有用?”
这张股金,上写着股金人民币肆元整,并且盖着印有余杭县章山供销合作联社的公章。
在那个平均月工资不高的年代,4元对一个家庭来说不算少。
要知道在1980年那时候,农村小麦收购价0.12元/斤,一个鸡蛋也就5分钱,一斤鸡蛋3毛8左右,大米的价格是1毛8分钱/斤,猪肉的价格是0.93元/斤,4元已经算是一笔巨款了。
那么这张1983年由供销社发行的股票,现在是否还有效呢?
余杭区供销联社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早些年全国供销社各乡镇基层社开始改制,有的单位更早些,最晚的单位是2004年。
基层社在改制前都已经退股了,但统一退股时可能存在小部分没有收回股票的现象。
▲1983年余杭县长命供销社股金票
“因当时退股后股金不再增值,如确实有没退的(实际基本是退过了)也只有几块钱的银行利息,像网友家的这种情况,折算下来就是十几块钱。
目前网友手中的这张股金证,其历史价值、收藏价值要远远高于其自身的经济价值。”
(▲股金背面)
据了解,供销合作社的股金证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烦人历史遗留产物。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农民需要缴纳一定资金入股农村合作社,从而取得一定生活必需品的分配。
股金收益并非银行利息,股金收益是存在风险的,在供销社亏损的状况下,股金可能已经亏掉了。
那时的供销社属于合作制经济组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供销合作社大多处于亏损状态。
按照国家政策,全国上上下下开始清退曾经吸纳村民的股金。此外,当时的股金性质是依据当时国家的政策入股办理的,和如今的法制健全下股金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许多老股票不仅是一种有价证券和金融凭证,还具备设计印刷的美感,而具有艺术鉴赏价值,有的仿照纸币的模式,有底纹、框式和花纹图案,色彩也十分丰富。
不少老股票防伪性很强,带有水印甚至钢印,与普通纸质印刷品有明显区别。
比起实际价值,对个人来说更有收藏价值!
来源:天天看余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