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普洱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独有的风味和历史价值一直备受关注。2008年,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标准(GB/T 22111-2008),旨在规范普洱茶的生产、加工和市场流通以保障产品品质和消费者权益。随着这一标准的实施,关于其与地方标准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应用范围的疑惑也随之而来。例如,云南省发布的DB53/103标准即《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是不是可以在包装上采用成为了行业内外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疑问包含标准的具体内容、其与地方标准的关系,以及在实际操作中怎样去合理运用。
普洱茶标准GB/T22111-2008
GB/T 22111-2008是普洱茶标准的正式编号,该标准由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发布。标准详细规定了普洱茶的定义、分类、技术需求、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它不仅涵盖了普洱茶的品质特征,还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普洱茶行业有了统一的品质控制标准,有助于提升普洱茶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普洱茶标准GB/T221
在日常交流和文献中,人们有时会简化标准的引用形式,直接利用“GB/T221”来指代普洱茶标准。此类简化的引用虽然方便但在正式场合,尤其是法律文件或官方报告中,理应严格遵循标准的完整编号GB/T 22111-2008,以避免混淆。GB/T221实际上并不准确对应任何特定标准,正确的引用途径能够确信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普洱茶标准GB/T 22111-2008的确切发布时间为2008年,这标志着普洱茶产业步入了一个规范化的新阶段。该标准的发布不仅为普洱茶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原则,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自发布以来,该标准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
标准中的审评法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详细规定了普洱茶感官品质的评估方法,包含外观、香气、滋味、汤色等各项指标。这一审评体系不仅适用于企业内部的优劣控制,也是市场监管机构实施产品检测的关键依据。通过建立统一的审评标准可有效减少因个人经验差异造成的判断偏差,增进普洱茶品质评价的客观性和一致性。审评法还鼓励采用科学仪器辅助评价,进一步提升了评估结果的准确度。
普洱茶标准出来以后还能够用地方标准包装DB53/103
尽管GB/T 22111-2008作为标准具有权威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允许并鼓励结合地方特色利用地方标准。例如,云南省的地方标准DB53/103,在某些方面可能更贴近当地普洱茶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在地理环境、原料来源、制作工艺等方面。 在满足标准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采用DB53/103实行包装和标识并不会与标准发生冲突。事实上此类做法有助于保留和弘扬地方传统,同时也符合我国标准化管理中“标准为底线,地方标准为补充”的基本原则。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依照自身情况灵活选择,但需确信所有标识内容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请求,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标准与地方标准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通过合理利用两者,不仅可保证普洱茶产品优劣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还能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