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来自:小学教育

糯糯爸爸
糯糯爸爸

楼主

2022-02-28 6026 5

非暴力沟通技巧

非暴力沟通技巧

沟通方式分为非暴力沟通和暴力沟通两种,以上总结的这四大利

器,显然属于非暴力沟通方式。暴力沟通和非暴力沟通的主要区别就在

于双方在沟通时,是破坏对方内心宁静,还是让对方内心宁静。

暴力沟通会破坏对方内心宁静,必然也会激起对方用暴力去维护和

保护内心的和平,就是以暴制暴。

而非暴力沟通恰恰相反,是让对方内心宁静的沟通方式,所以又称

之为“爱的语言”。用这种方式沟通,自然也会得到爱的回应。

这种神奇的沟通方式是怎样的?有专门的一本书,是美国著名的沟

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家长可以去好好阅读学

习。

这里举一个典型的非暴力沟通案例,大家可以从中领会非暴力沟通
的核心要素。
风和日丽的一天,王女士下班后风尘仆仆地赶回家烧饭,一进家门
看到家里乱七八糟,脏衣服脏袜子扔了一地,上初中的儿子在沙发上吃
着零食看电视。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妈妈肯定会非常生气,忍不住发火,至少也会
抱怨唠叨几句,然后儿子肯定不服气,于是一番争吵便难以避免。
王女士并没有这么做,她先深呼吸了几下,定了定心神,然后语气
温和地对儿子说:
“毛毛,看到桌子下面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脏衣服,妈妈心里
感到很难受。因为我一直很看重咱们家里的整洁,你是否愿意把这些脏
回复(5)
袜子和脏衣服放进洗衣机里去?”
这四句话涵盖了非暴力沟通的四大核心要素,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句:看到桌子下面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脏衣服。
这句话是讲述了一个观察到的事实,没有任何评论性的话。王女士
并没有说“我看见你把脏袜子放在桌子下面”,也没有说“你为什么把脏
衣服乱扔”,这些话夹带着评论,就会引起对方的异议和反驳,因为是
不是孩子放的并不知道。但是有双脏袜子在桌子下面,电视机旁有脏衣
服,这是事实,不存在异议。
第二句:妈妈心里感到很难受。
“感到难受”是描述她此时内心的感受,没有说她的想法和看法。王
女士并没有说这是不对的,这样很不讲卫生,等等,而是描述了自己的
内心感受,说自己感到很难受。妈妈难受了,孩子自然会不舒服。孩子
势必会产生同理心,从而生出愧疚感。
第三句:因为我一直很看重咱们家里的整洁。
这句话非常关键。“看重家里的整洁”是在表明自己的价值观或者需
要。是在告诉孩子,妈妈感到难受,是因为妈妈看重家里的整洁,如果
妈妈不爱整洁,甚至很邋遢,即使家里这样,也不会感到难受的。或者
说,妈妈需要家里很整洁。也就是说,妈妈是在告诉孩子自己难受的原
因是什么,而不是在追究谁的责任。王女士并没有说“都跟你说了多少
遍了,怎么还这样”“你是想气死我,累死我就开心了”等等这些指责的
话。
最后一句:你是否愿意把这些脏袜子和脏衣服放进洗衣机里去?
这句话表达了她清晰明确的诉求,而不是命令。“是否愿意”如同英
语里面couldyouplease的说法,是一种非常有涵养的表达方式,既表达
了自己明确的诉求,即把脏衣服放到洗衣机里,而不是简单地说拿出
去,同时又建立了一个彼此尊重的沟通氛围。
在妈妈这四句话说完之后,儿子会怎么做呢?我相信正常情况下,
儿子是会乖乖地按妈妈的要求去做的。
总结一下,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或者说标准的非暴力沟通程序
就是:

2022-02-28

·描述观察的事实,不做评论。
·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说想法。
·说明自己的需要,不是问责。
·提出自己的请求,不是命令。
奖惩的基本原则
如前文所讲,教育的前提是双方建立共识的界定,各自遵守,其实
就是立规矩。立规矩必然包括必要的奖惩措施,尤其是如果孩子故意不
按约定的去做,或者不按要求做到,应该怎么处理。这里的“惩”是对应
的措施,是共识的重要内容,没有它,共识是不完整的,无法有效地执
行。
我们前面讲过训练孩子学习习惯的四项基本原则,其中第四个原则
是关注行为过程,而非结果。这就是制订奖惩措施的最基本的原则,即
奖惩的是行为,而不是结果。很多家长经常喜欢对孩子说,考多少分、
考第几名就奖励什么,考不到就怎么惩罚,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往往
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甚至会产生反作用。
表面看我们要的是结果,但如果我们对阶段性的、暂时的结果进行
奖励或惩罚,孩子心智尚不成熟,有时为了得到奖励,或者避免被惩
罚,可能会采取一些错误的做法。比如考试作弊,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
的,我们真正希望看到的是平时努力的行为过程。我们必须要让孩子明
白,只要主观上认真努力了,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即便暂时结果不理
想,也是可以接受的,继续努力就好。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初衷。我们鼓
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惩罚也是需要可控的。因为结果的不可控,所以在立规矩时,家长
通常会采取一些惩罚措施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同时也在告诉
孩子,暴力是解决冲突的快速有效的方式。我们在惩罚的同时需要明确
惩罚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孩子当下的行为是不可取的,那么我们期待孩
子会有怎样的改变。更准确地说,我们更希望孩子是基于怎样的本心做
出这样的改变。
奖励和表扬总是令人愉悦的,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们重点来看惩罚
措施。如果双方达成了共识,在执行过程中,孩子有时候就是故意不

2022-02-28

做,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来应对呢?
我建议的做法是:让孩子自己承担不做的后果,也就是说训练他对
自己的行为负责。
比如,孩子不想做作业,家长提醒他,但他就是磨蹭不做,这个时
候家长催促命令他去做,未必有效果。对于“不做作业”这个行为,家长
可以表示:“没问题,这是你的事情,明天你自己向老师交代。你那么
聪明,一定可以说服老师给你特殊优待。”不逼迫孩子,也许他开始的
时候会很高兴,但他会慢慢地会感到恐慌,因为家长无所谓的淡定态
度,反而会引发他自己要去考虑“别人做了我没做,老师那里怎么交
代”这个问题,而“你一定可以说服老师”这更是孩子恐慌的根源。当“不
完成作业去面对老师”和“完成作业避免麻烦”这两种场景不断在他脑海
里进行比较之后,他就会开始做作业了。这就叫让子弹飞一会儿,给他
时间和空间去自我调整。很多时候,家长太心急了,反而剥夺了孩子自
我调整、心智成长的机会。
即使孩子最终还是没做,选择了自己承担,那也是他自己的选择,
就让他自己去承担,也不是坏事,这也是他成长锻炼的机会。家长经常
说孩子没有责任心,从来就没有让他承担过责任,而是都被家长自己承
担了,孩子又如何会有责任心呢?
这就是古语说的“玉不琢,不成器”。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长、成
才,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至于被老师批评甚至惩罚,包括家长被老师
告状,这些都是过程中的小事,或者叫付出的代价而已。
当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果从小能让孩子有规矩意识,自觉
做到该做的事,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也是为人父母的责
任。
简单总结一下,要想让孩子学习过程很愉悦,家长和孩子首先要在
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立规矩,不能不教而诛,更不能随心所欲,心情
好就随意放任,心情不好就迁怒严苛。而是需要通过共识来约束,而且
这个共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每天不断地强化。
然后还要进行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规划,设立一些合适的目标,
带领孩子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学习自然可以愉
悦起来。

2022-02-28

家长还要学会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善加利用沟通
四大利器:温柔和善的微笑,关怀备至的眼神,温和平静的话语和清晰
明确的诉求。切记尽量不使用疑问句和反问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最后奖惩方面要明确原则,奖惩的是行为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
更需要锻炼孩子自我承担的责任心。
孩子学习过程愉悦了,亲子关系也会更加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能
促进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孩子学习更加自信,成绩自然会越来越
好,孩子也会更懂得承担责任。这样便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孩子在未来
发展的道路上会走得更远。
有了愉悦的学习过程这个前提,我们就可以开始着手,进行学习过
程中的六大学习习惯的强化和训练了。

2022-02-28

我想但是做不到

2022-03-01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