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来自:旅游先遣队

15汤圆

楼主

2024-05-14 19.3万 94

【2024晒游记】妞行万里路,汤圆福建游

 咱家娃汤圆4岁多了,现在上幼儿园小班,小姑娘生性活泼,喜欢外出旅游。近两年来,楼主有意识地多陪汤圆在国内旅游,以期孩子开眼界、健身体,快乐成长。去年春节假期曾带娃自驾泉州旅游,对八闽大地印象不错,所以今年五一就继续带汤圆福建自驾游。这也是第一次没带儿童推车出远门,旨在让娃增强体质、提高独立处世能力。
 五一假期高速公路难免拥堵,热门景区人从众也是大概率事件,于是在节前三天就带着汤圆驾车离杭去福建,到访了福州、莆田、石狮的部分景区。先上几张图,算是对打卡地的预告吧。

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福州三坊七巷-福建民俗博物馆


福州-林则徐纪念馆


福州-金山寺


福州-山海恒达标本观光工厂


莆田-兴化府古谯楼


莆田-120米巨型木雕《京杭大运河》创作现场


莆田-木兰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石狮洛伽寺(黄金海岸)


回复(94)
15汤圆 沙发

一、马尾篇

 马尾,位于闽江下游入海口区域,依山傍海,地理环境很优越。马尾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这里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座船政学堂,培养了一大批海军将领和爱国志士,被称为中国海军的摇篮。只有了解马尾的船政文化,才会对福州出现的那些名人有更深刻的认识。
 楼主福建游的第一站是福州市马尾区的中国船政文化园。

马尾船政园区内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无需预约,且免费参观


博物馆1F大厅正面墙上的巨型浮雕告诉每一位参观者:1866年,马尾船政扬帆起航,创新崛起,创造了数个中国第一,培养出大批中国近代史上的海军人才。在大厅一角,展示了一台马尾船政1867年购自法国的造插床,很有历史感。从旁边的扶梯上去,博物馆的2-4F是主展厅


马尾船政已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现正处于申遗过程阶段。对于汤圆而言,最具吸引力莫过于这里陈列的舰船装备和模型


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始于海上。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传统水师无力抗衡,沿海门户处处失陷,酿成严峻的海防危机。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船政学堂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闽浙总督左宗棠1866年6月奏设福州船政局,为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附设马尾船政学堂;沈葆桢为首任总理船政大臣,积极推动马尾船政学堂的建设


创设船政局之后,中国才有了近代化的轮船舰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马尾船政学堂改为海军部直辖,1926年合并为福州海军学校,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海军教育机构。1931年更名海军学校,是中央海军唯一的军官学校。


汤圆在看海军学校学员的毕业证书


船政局使用过的舰船修造机器陈列


1872年船政造出了蒸汽机,掌握了蒸汽舰船以及蒸汽机、锅炉等核心装备的设计建造能力。1912年后,船政的生产部门独立,隶属海军,改称福州船政局,1930年更名海军马尾造船所,始终是近代中国重要的舰船修造机构


中国第一艘国产铁胁木壳军舰“威远”模型


各个时期建造舰船的模型展示,马尾船政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各支舰队提供了精良装备


船政制造舰船的模型展示


2024-05-14

15汤圆 板凳

船政博物馆

 马尾船政学堂培养了严复、詹天佑、高鲁、魏瀚、罗丰禄、陈季同、邓世昌、萨镇冰等一大批近代科技、军事、外交、教育及社会科学人才,为中国近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10天前(5月5日)习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题为《传承中法建交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发展》的署名文章。文章中特别提到,“150多年前,法国人士曾经参与建设中国福建船政和福建船政学堂”。
 咱们带着汤圆继续参观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的后续展厅。

汤圆很喜欢所展示的各个时期建造舰船的模型哦


汤圆观展


当时的马尾船政规模十分宏大,不仅有船厂造兵舰,有学堂培养人才,还尝试着制造出了中国最早的第一架飞机,即图中的甲型双桴双翼水上飞机(模型)


1871年,船政以自造的军舰和培养的人才为基础,奉旨成立“轮船”部队,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自清末到民国,中国海军的骨干力量大多带有船政和福州的背景,以至于当时流传着“无闽不成军”的美谈


马尾船政,是中国海军的摇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海军接管船政旧址,1954年水兵师修船一厂迁入船政旧址开始生产,1958年移交地方,成立福建马尾船厂,以建造民用船舶为主。时光更迭,百年老厂的产业也随着时代改变,但“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文化和精神却沉淀下来,源远流长


博物馆内播放的马尾老城宣传片吸引了汤圆


结束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的参观,意犹而未尽。由于携长辈同行,咱们一行三代四人在这里都各自收获了很多,船政博物馆确实是老少谐宜的好去处


临走前,汤圆是不会忘记集章的,哈哈


2024-05-14

15汤圆 地板

船政文化园

游览船政文化园区

马尾船政文化园由船政、官街、马限山、罗星塔等几个片区组成。我们打卡了船政片区,这是园区的核心部分


船政文化博物馆只是船政园区中的一小座建筑,其前身是马尾船厂的综合仓库。博物馆前的广场上,高耸着巨大的黄色龙门吊,“百年船政,千年古港”赫然醒目


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锈迹斑斑的钢架结构大棚,上书“马江海军制造飞机处”,中央摆放着诞生于1919年的中国历史上首架自制飞机“甲型一号”水上教练机(模型)


在“甲型一号”水上教练机模型前,汤圆手舞足蹈,好欢乐


铁胁厂建于1866年,原为船政铁工车间,1876年改为铁胁厂,生产舰船用肋骨、龙骨等大型钢构件,是船政造船从木船向金属船转变的标志。1918年船政开创海军飞机制造机构,本车间又用作飞机制造厂。该车间已列入国家级工业遗产


步入铁胁厂,迎面就是船政在1878年建成的第一只完全国产的铁胁军舰“超远”号模型


近代中国舰船工业中,“胁”意指船舰主甲板以下的首柱、龙骨、尾柱以及肋骨等,即舰船骨架的统称


继续游览船政片区。图右侧为铁胁厂,中间是博物馆,左侧为机修车间


原马尾船厂机修车间,现已成为《最忆船政》剧场


《最忆船政》演艺项目简介


2024-05-14

继续参观船政文化园

船政书局,是由原马尾船厂的钳工工段改造而成


船政书局很幽静,没有其他游客到访,汤圆在此驻足不肯离去


船政书局是个不错的打卡地


园区里的老建筑都充满了年代感,图为原马尾船厂的修船车间


眼前的这座红色砖房显得独树一帜,由法国工程师设计的船政轮机车间,建于1867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近代红砖工业建筑。1871年我国第一台船用蒸汽机诞生于此,该车间已列入国家级工业遗产


登上铁制楼梯参观船政绘事院,它是船政的工业设计部门,创建于1867年,现为国家级工业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船政绘事院门厅里陈列的舰船模型,就是当年马尾船政局建造的第一艘军舰“定远舰”,还有“广甲号”巡洋舰也诞生在这里


船政绘事院


船政绘事院


站在绘事院铁制楼梯平台上,视野开阔,远处是川流不息的闽江,近处是塔吊、龙门吊静静伫立,默默地记录着过去的光辉岁月。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大吊车,汤圆都乐不思蜀啦


2024-05-14

在船政文化园,汤圆玩得十分尽兴;兴仙饭店(马尾总店)的菜肴,咱们大家一致好评。

闲逛船政片区。一方水池,红楼倒映,别有情趣


在闽江边的船政片区散步、赏江景很惬意。一向喜欢吊车的汤圆,在这里可是大开眼界啦


图为原马尾船厂电瓶车间。总体上感觉,船政片区环境不错,游客不多,又是免费的,不愧为遛娃的好去处


在船政片区,还陈列着59式中国坦克,汤圆表示很开心


在观看了陈列的退役军机后,汤圆又嗨起来了


法式风格的船政钟楼正在维修中


在船政片区玩了大半天,大人与孩子都各有所获,感觉非常值当。在去晚餐的途中,顺便打卡路边的船政一号船坞。船政历史上共修建有2座干船坞,均留存至今,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近代船坞遗存


兴仙饭店(马尾总店)口碑好、生意旺,是当地人力荐的海鲜餐厅,一楼是大厅,二楼为包厢,用餐环境不错


该饭店在福州市鼓楼、仓山区也开有两家分店,但据说不少福州市区的本地人都会专程开车来马尾总店吃海鲜


汤圆开吃了,玩累了或许胃口更好呢


四人晚餐,点了啫啫螺双拼、老蛏、黄歧提菜煎、兴化海鲜粉、目刷、水电鱼,后又加了份清炒地瓜叶,结账318元。海鲜菜品烧的很棒,停车也十分方便,特在此安利一下


2024-05-14

二、福州篇

 福州,别称榕城,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文化底蕴丰厚,是近代中国名人辈出地之一。在福州期间,楼主没去标志的“三山两塔”、没去网红的“福道”、没去追人气爆棚的“蓝眼泪”,却不能免俗地打卡了三坊七巷。

有福之州地铁好福利,暖心举措很大气,虽说省不了几个钱,但对外地游客很友好,必须为榕城点赞!


福州东百中心上午10点开门,咱们是第一批进店的“顾客”,但不是为购物而来


乘电梯直奔东百中心11层的大露台,三坊七巷尽收眼底


在这里俯瞰,三坊七巷中的小巷都清晰可见


时值五一假期前夕,南后街北端石牌坊前的乐器演奏引得游人驻足观看


位于杨桥东路17号的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免费参观。故居内现辟有《林觉民生平史迹》展和《冰心与福州》展


冰心,1900年出生于福州南后街隆普营内,是中国著名的诗人、作家、翻译家、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


冰心一生坚持写作75年,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汤圆在冰心故居参观


参观冰心故居。这所大宅院原本是林觉民故居,广州起义殉难后,林家避祸迁离,房屋让售予冰心祖父谢銮恩。谢家一直住至20世纪50年代,冰心十一二岁时曾居此。这就是两处名人故居为同一宅院的原因


林氏一门,人才济济。一代才女、诗人、建筑师林徽因系福建法政学堂创始人林长民之女、林觉民堂侄女


林觉民,1887年出生于福州城内书香门第。为寻求救国真理,他东渡日本留学,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4月从日本回国组织广州起义,英勇就义,年仅24岁,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留下的《与妻书》,震撼了千百万中国人的心灵,成为千古爱情绝唱。图为林觉民故居内与妻子陈意映的塑像


2024-05-14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是国家5A景区、福州的金名片,至今仍保留“西三坊、东七巷”的里坊格局。该格局发轫于晋、形成于唐,至明清达鼎盛,至今基本风貌得以延存。历史上在此居住名人达400多位。街区坊巷相连,乌墙黛瓦,民居精致,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近代名人聚居地、闽台渊源彰显地”。
 三坊七巷是游客来福州的必打卡地。在很多年之前,楼主曾在傍晚时分游走过三坊七巷,与名人故居等大宅院擦肩而过略有遗憾,这次来福州必须得补上。

福州三坊七巷导览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南北向的主干道南后街将三坊七巷分为东、西两个片区,三坊在西片,七巷在东片


咱们游玩的线路是从南后街北端的石牌坊开始,一路向南游览三坊七巷


走进郎官巷参观,巷内主要有严复故居、天后宫、二梅书屋等院落


位于郎官巷20号的严复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观门票15元


严复,侯官县(今福州市区)阳岐村人。1866年下半年,严复以第一名录取于福建船政学堂学习五年,1871年5月在毕业考试中名列最优等。严复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思想家,首任北大校长


严复故居,是当时福建省督军兼省长李厚基为严复购置的。严复于1920年底回到福州,居住在这里,直至1921年病逝。尽管严复于此的居住时间不长,但仍是他落叶归根的地方


郎官巷-天后宫


郎官巷-上杭蓝氏祠堂


2024-05-14

大帖~~坐等更新

2024-05-15

汤圆参观二梅书屋(福建民俗博物馆)

郎官巷25号的二梅书屋,系福州凤池书院山长林星章的宅院,因书屋前植两树梅花而得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福建民俗博物馆,免费参观


福建民俗博物馆正在举办《二十四节气里的闽式生活》临展


汤圆认真地听着小学生志愿者讲解“数九”知识


汤圆饶有兴趣地看着福建省美食地图


福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汤圆喜欢其中的游大龙传统民俗活动


部分近代福州名人


始建于明末的二梅书屋规模不小,纵跨郎官巷与塔巷之间,古色古香的明清院落很有看头


汤圆在二梅书屋一刻也没闲着,玩得好开心


汤圆在二梅书屋喂食观赏鱼


2024-05-15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