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于2025-04-14 10:16:00 IP归属地:浙江
4721
阅读
1
回复
2
收藏
尽管这已经是我当家教的第17个年头,但是我仍旧认为大部分学生是不太有必要补习的。我带过的几百学生里面,能确定对他们有明显帮助只有大概1/3,其中一小部分又是不许需要长期辅导的。
辅导显著有效的学生大概可以分为两类:
一部分是白璧微瑕,这类学生各方面都很不错,但是【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只要把这一点修补好,就是完美学生了。比如,带过女生不到3个月科学从130到150,她的问题就是粗心;自打她克服了粗心,成绩就稳定了。有一个男生,开始就稳定155往上,补课的目的是确保满分。他只有生物实验部分有问题,花了三节课串讲了生物实验并练习。
另一部分是基础较差,但主观上学生愿意学习,客观上家长愿意配合的。其中家长的配合格外重要,一方面家长对于学生的情绪影响明显,不适当的批评可能极大地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基础巩固部分是非常需要家长支持的——我不可能跑到学生家里看着他每天默写巩固。这种大都差的比较平均,学习习惯和心态都不太好。成绩的一定提升是比较简单的,但是习惯的养成和心态的改善需要大量的时间打磨。比如,有一个天赋普通的学生,大概一年半才学会怎么主动学习,不过他的进步巨大的,中考时数学90+的情况下,科学考了157。而且,高中阶段住校的情况下,他相关科目也都掌握的很不错。
还有一部分,是大概有效的学生。有极个别学生,在脱离了补习之后,会出现一定的成绩滑落(5-10分)。双减之后有一个学生,从原来的140分左右,滑落到寒假前的110,中考只考了120分。这种情况极其的少见的,因为初三学生的学习情况其实是相对稳定的,这么大的滑落说明初三这一年的基本没怎么学。
 
大部分学生其实是不太需要补习辅导的,比如说我自己。我初高中上课听完了就都会了,知道自己哪些需要熟练,自习课就练好了。高中数学成绩稳定140左右,理综270左右。
那是不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就不需要补习呢?什么样的学生才需要补习呢?
我认为,补习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心态问题,比如说粗心、心态不好、害怕学习等等。不过这类习惯小学才是最好的培养时机,而且不一定要找老师才可以。我的习惯就是从父母身上观察到的,我小学的时候,我母亲刚好在进修文凭,通过对她的观察,获得了很多高效学习的方法。
二是知识,知识又分为两类:基础知识和思维逻辑方法。基础知识的掌握完全可以由父母来监督执行的,大部分问题都在于没有背会。看着背就完事了。背诵的方法只影响掌握速度,不影响能否掌握的。
因此,如果一个学生成绩不错也没有明显的心态问题,是不太需要辅导的;如果打滚耍赖作业都不写,辅导大概也没什么效果的;初一初二基础知识扎实,只是难题不会的,等到初三再开始影响也不大,因为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逐步发育的,发育到了,原来难以掌握的就简单了。
 
  • 人赞过
查看更多
回复(1)
贵宾
勋章 勋章
发表于2023-04-24 05:53:32 IP归属地:山西

谢谢分享!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表情
新用户注册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现更多

 

 19



寮曠敤鍥炲笘锛�

鍐欏ソ浜嗭紝鍙戝竷 Ctrl + Enter 蹇€熸彁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