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在读
镇中学渣家长,平时喜欢在19楼潜水看看热闹,但发现楼里有不少对镇中的误解,就浮上来说几句吧。
首先,我认为杭二、学军、镇海都是省内顶尖的学校,没有谁差谁好,包括温州的几所以及一些县中。不同的可能就是石头博士说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其次,我只说我自己经历的和感受的,不代表其他镇中家长和学校。
误解一:镇中成绩好靠的是不断压榨学生时间。我们是住宿生,平时是6点半起床,晚自修9点10分结束,9点40分熄灯,高三会延长20分钟,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点是我最满意的,我一直跟孩子讲,如果身体和成绩二选一,我肯定选身体。周末一般是周六下午放假,周日下午回校。而且平时学校体育课正常,还经常组织活动,每次见到孩子他都是开开心心的。最近让我给他买个尤克里里,说高三必须学一门吉他或者尤克里里。当然,懂事的孩子是真的懂事,会自觉抓紧课余时间,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羡慕是羡慕不来的。增加学习时间有用吗?当然有用。我们老家的县中每年也能出几个清北,但是也出了一些问题,我不能乱说,但我真不认同,所以小升初的时候往外面考。
误解二:镇中竞赛不行。镇中竞赛怎么会不行呢?去年虞浩翔、钱易入选信息国家队拿了国际金牌,要知道国家队就4个人啊,而且虞浩翔高一的时候就已经进入数学国家集训队签了清华姚班。别忘了虞还有一个同班同学罗熠翔,也是同时进了数学和信息国家集训队,并且比虞早一年进入信息国家队拿了国际金牌。“双国集”的难度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目前我了解到的还有一个是人大附中的邓明扬。去年镇创2班出了两个“双国集”!这些年进入国集保送的也基本在5人以上,如果这叫不行,我真不知道什么叫行。镇中要学竞赛的一个前题是你综合成绩要行,像我孩子初中时对化学兴趣很大,选拔成绩也不错,但因为综合成绩不行,进入镇中后老师建议我们不要参加竞赛。三个创新班的孩子因为综合成绩好,一般开始都会选一门竞赛,但是到了高二,如果进入省队希望不大的话一般都会放弃。竞赛之路太卷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需要停课,每年的国集就那5、60号人,可以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出成绩希望不是很大的话还不如集中精力到高考上来。我个人认为这正是对学生负责的一种表现,保证学生的下限不会太低。我网上看到过某地的一些孩子押注竞赛,最后没出成绩,只能去上省内地方大学。
误解三:“你再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去上浙大了”。这是一个网上流传很广的一个梗,这个出处应该是当初镇中创新班学生之间调侃的“读书不努力,浙大当学弟”。创新班的可以说这句话,但对我们平行班来说,浙大哪有这么容易!一般中等上下的孩子就是以浙大为目标的,包括我儿子。但是相对省城的孩子来说,镇中的孩子可能没有很重的浙大情节,比如相对浙大的生化环材,可能会选择川大的口腔或者华科的计算机之类。这也许是浙大上线率60%左右而浙大录取数不多主要原因之一。
镇中的老师很少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但都非常敬业。在与镇中家长聊天时,大家都是对学校充满感激之情的。我想,现在镇中的成绩应该来自与好学生和好学校的相互成就吧。
2022/8/18更新
今天学校公众号上看到的部分升学数据,西交、哈工、华科、武大这些还没统计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