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州某中学一位高三的女生,给青春健康教育专家写了一封信,倾诉心事。这位女生读了一些外国名著,里面有大段大段直白的性描写,她受了影响,变得“想入非非”。她向教授坦言,“我是不是已经堕落成一个坏女孩了?如果不读这些书就好了。”
在古今中外的名著中,为了情节需要,难免会涉及些关于性的描写,有的写得很隐晦,有的则很露骨。这些名著还能不能读了?怎么读?
昨天,我们和家长学堂的家长们、学校老师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孩子开始关注性描写
是成长的正常表现
“高中阶段的孩子,由于青春期的身心发展,对性产生好奇和疑问,是自然而然的。名著中的性描写,只是一种契机,让孩子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而已。”
青少年教育专家、“12355”青少年服务台台长宋健男觉得,孩子开始关注性方面的问题,反而是开始成熟的一种表现。他很想告诉这位女生说,“恭喜你,长大了。”
“对异性存有好感,有幻想,每个人的青春期都会有这么一出,千万不要觉得尴尬,与异性交往时,还是要坦然相对。”
宋健男建议这位女生,找语文老师聊聊,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些内容,对剧情有怎样的帮助,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自然能对这些文字“免疫”,在阅读中当作常态来处理。在讨论中,促使他们思考,去辩证地看待社会、人生,明白道德标准、是非标准。
选好合适读物 放在显眼地方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讨论
阅读书籍中涉及关于性的描写,家长们怎么看?
昨天,记者在家长学堂问了一圈,多数家长表示很担忧,“就怕孩子看上瘾,戒不掉。大人还是要有防范意识,避免孩子过多接触。”
宋健男说,现在社会开放,孩子有各种渠道去接触这类知识,把它列为禁区,太不现实了,没必要“神经过敏”,关键是要相信孩子,引导他们在阅读时去理解这样的性描写。
他提醒家长,千万不要因此给孩子贴上“道德败坏”、“不自重”的标签,要鼓励孩子把读过的感受、存在的疑问说出来,借此引导进行性教育。妈妈可以跟女儿分享自己在青春期中遇到的类似情况,又是如何排解掉的,还可以借此了解女儿对异性、爱情观的看法。
“家长要坦然,认为这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以选择合适的读物和孩子一起来阅读、交流。或者是,把选好的读物放在家里显眼的地方。”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郭梅说,家长的态度一定是要开明、包容,这样,孩子才会愿意来倾诉和沟通。
相关阅读:
名著中涉及性描写,怎么读?
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郭梅:选经过删减的“洁版”来读不要盯着小处不放
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涉及性描写的作品有两类。
一类对男女之间的性关系、性活动描绘得很具体、细腻,比如外国名著《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金瓶梅》。另一类文学著作,由于故事情节需要,会掺杂一些性的描写,比如《红楼梦》、《水浒传》,就有多处性的描写。
这两类,要学会区别对待。
《金瓶梅》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没有古汉语基础的学生其实不太看得懂,但它披露的一些古代不良社会风气,比如贵族偷情、和尚不自律等,反而比直接的性描写危害更大。
这类书籍学生不宜看,因为他们还不能深层次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化背景,容易走入误区。
如果真有兴趣,最好选择经过删减和把关的“洁版”来读。
此外,要看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
在《红楼梦》中,有些涉及到性的描写,是作者为了揭露封建官宦人家纨绔子弟斑斑劣迹而写。
我们阅读时,不要盯着这几处看,而是要去看它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看看封建社会里的贵族和平民,是怎样的生活状态。
比如描写大观园的春天,对初春、暮春的描写,都很细腻生动,再比如喝酒,书中描写饮酒的手法丰富多变,很有看头,这些都是学生可以观察借鉴的写作素材。
采荷中学七年级语文老师 章蕾:适合初中生的阅读素材有哪些?
真正成为名著流传下来的作品,在语言逻辑、文学价值都没有问题,学生都可以拿来吸收。
我反而担心一些网络小说、青春文学、玄幻故事给学生的负面影响,这类书籍可能对发展想象力有一定的帮助,但脱离现实,让学生做一些美妙的梦,没有太大意义。
除了名著外,值得推荐的阅读素材还有: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篇幅短,但信息量大,张晓风、毕淑敏、季羡林等作家的散文集,史铁生的小说也值得读,很有励志意义。
来源: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