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于2022-03-31 23:27:10
1158
阅读
3
回复
有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中国父母这一生,都有着操不完的心。其中操心操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绩。
特别是“双减”之后,校内外学习时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家长能做的可能就是鼓励(甚至强迫)孩子多做一点课外题。这背后有三种心理焦虑:

1、看不得孩子“停下来”,好像只要孩子一休息成绩就会掉下来。请注意,我都没敢用“放松”这个词,而只是用了“休息”。可是没有放松时间的孩子,真的能成为永动机吗?
2、成绩不好是因为题目做的还不够多。这是一种普遍心理。“你看,做了这么多题成绩都不够理想(这里主要是没有达到家长的心理预期),所以就应该再多做一些!”这种情况会不断加剧,直至孩子成为刷题机器。
3、我都是“为你好”,你怎么可以不听我的?这个借口不知道破坏了多少正常的亲子关系。我为你好,起跑线不能输、弯道要超车、终点线还要奋力一搏。所以,收起你的个性,去刷题。
然而,刷题就一定能提高成绩吗?

孩子的成绩到底跟什么有关

美国教育部开展了一项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长期跟踪研究,旨在揭示影响儿童早期学校教育考试成绩的因素。
这就是著名的ECLS研究,跨越从幼儿园到中学毕业,调查了一千所学校里两万多名儿童,数据是通过收集学生考试成绩,定期采访学校老师和教导主任,以及电话采访父母而得出的。


有研究结果说明:那8项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很多表明是父母本身的特点即“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所谓的“以身作则”而那8项不能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则是父母的行为即“父母对孩子做了什么”。换句话说,在教育孩子时,父母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远比他们对孩子做什么,更能影响孩子。


父母的认知,是孩子的天花板
当孩子做完作业,让家长签名的时候,就是检验家长智慧的时刻。
有的家长先挑毛病。孩子的作文写得那么好,他不欣赏,而是先看孩子有没有错别字,没有错别字了吧,他嫌孩子字写得难看,总能找到孩子的缺点。
这种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往往很高,他们唯恐给孩子一点表扬,孩子就会骄傲,会自满。可就在家长寻找孩子缺点、寻找孩子不足的过程中,缺点越找越多,孩子成绩越找越差。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往往只看到了眼前的那一处错误。
却忽略了,打骂、批评、指责、比较等行为,不仅会使孩子对学习丧失信心,还会对孩子的智力造成负面影响。
事实上,错误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尝试,并不断改进的过程。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女儿数学考试后不敢把成绩单拿给妈妈看,就用手捂着成绩,要他签字。
他没有强制女儿把手松开,而是耐心地跟女儿商量:不管你考了几分,我保证不说你。

最后,女儿小心翼翼地给他看了成绩。看到试卷上的“58”后,他深吸一口气,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尽量平静地询问女儿:

“你们班这次成绩最好的同学考了多少分?”
“100分。”
“有多少个100分?”
“好几个。”
随后,他跟女儿分析道:
“考试分为两种,一种是选拔性测试;另一种是诊断性测试。

你看,你们班那么多人考100分,意味着他们这次没诊断出任何问题。

而你诊断出了42分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找出、改正,你就是这次考试最大的受益者。”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其实就是考验父母智慧的时候。
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的父母,往往能够把错误当成孩子成长的契机,给予孩子认可和鼓励,帮他分析问题,和他共同面对困难。
  • 人赞过
查看更多
回复(3)
超级版主 发表于2022-02-18 13:39:44

感谢分享
V15
勋章 勋章
发表于2022-02-18 19:29:38

说的有道理,涨姿势了
贵宾
勋章 勋章
发表于2022-03-31 23:27:10

感谢楼主分享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19



寮曠敤鍥炲笘锛�

鍐欏ソ浜嗭紝鍙戝竷 Ctrl + Enter 蹇€熸彁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