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血”用血量不断上升 登记在册者半数失去联系
Rh阴性血,因为稀少,被形象地称为“熊猫血”。
去年杭州“熊猫血”用血量32万余毫升,并在不断上升。但省血液中心4000余人的“熊猫血”登记在册者,近一半人因换了号码或搬迁等原因,已经失去联系,有的人由于身体原因又不能献血,“熊猫血”用血面临难题。
据推算,杭州至少有Rh阴性者2.5万人,而且每个月都有新的“熊猫血”被发现。4月27日,浙江省血液中心组织稀有血型者联谊活动,专家呼吁大家能抱团自救、互救。
最怕要用血时无血可用
“一听医生说,我的腰椎间盘突出手术需要备血1000毫升,我就感觉特紧张。”杨坚勇说。这种紧张,源于他的血型异常,备血压力很大。
杨坚勇是市公交一公司的一名老司机。2002年,单位组织献血活动,杨坚勇第一次挽起了袖子。几天后,他收到省血液中心的电话,获知自己是Rh阴性血。“听说这种血型在汉族人群中只有千分之三到五,感觉像中奖了一样!”杨坚勇笑着说,至今他已经献过4次血。
面对手术需要备血,杨坚勇求助了浙江省血液中心。幸好省血液中心稀有血型冰冻库有这种血液,同时手术中医生采用了自体输血的技术,使他的手术顺利进行。
杨坚勇说,自己算是非常幸运了,在他们这个人群,很怕自己做手术时因血型稀少,无血可用。
1000个汉族人仅三五个Rh阴性
Rh阴性者遇到特殊情况时,其临床意义不容忽视,如连续两胎母婴Rh血型不合的妊娠,很可能导致胎儿溶血。有输血、妊娠等免疫史的Rh阴性者可能会产生抗D抗体,如输入Rh阳性血,会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
Rh阴性的分布因种族不同而差异很大,在白种人中的比例较高,约百分之十五。中国人群中,汉族人所占的比例极少,仅千分之三至五,属稀有血型,如果同时考虑ABO和Rh血型系统,在汉族人群中寻找AB型Rh阴性同型人的机会不到万分之三,十分罕见。
针对稀有血型的特殊性,自1996年起,省血液中心就开始建立稀有血型献血者名库。每天都会对每日捐献的血液做Rh血型检测,一旦发现,会立即向献血者本人反馈,并邀请加入稀有血型名库,以便更好地救人及自救。2001年,省血液中心建立了稀有血型冰冻库。与普通血液在2-6摄氏度血液保存,保存期是35天,不同的是,Rh阴性血可以在-80摄氏度的稀有血型冰冻库中保存10年。
4000余人的血型名库仅一半能联系上
近年来,由于外伤和肿瘤等病人增加、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及人员流动的增加,杭州各大医院Rh阴性血型的住院患者逐年递增,Rh阴性血需求也在不断上升。据血液中心统计,2009年至2013年,全市医疗临床用Rh阴性血液约为160万毫升,即平均每年为32万毫升。这些珍贵的血液都是同为稀有血型的好心人无偿捐献而来的。
与需求上升相矛盾的是,省血液中心稀有血型名库近一半人联系不上。据了解,目前稀有血型名库中共有稀有血型4107人,其中仅献血1次的为2509人,占61.1%;献血2次以上的为1598人,占39%。但在这4000余人中,由于人口流动等原因,能联系上的有效名库仅为2114人。
“目前失去联系的稀有血型已将近一半,为了找回这些同胞,我们每年都会通过举办联谊活动、电话回访等多种方式进行联系。去年在稀有血型名库维护和应急招募工作方面,拨打了4500余个电话,开展了35次应急招募,但大多数稀有血型者仍散落在各地。”省血液中心吕杭军主任说。
呼吁“熊猫血”者抱团自救互救
Rh阴性血型者在汉族人群中占千分之三左右,也就是说1000人中约有3人。按此推算,我市稀有血型者至少有2.5万人。
“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献血才知道自己是Rh阴性血型,可能现在有的人还不知道自己的血型,也可能是有的人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团体,还可能是他们觉得自己目前不需要用血,暂时不需要加入。”吕杭军主任介绍,根据今年1—3月的数据统计,平均每个月通过初次献血者中发现Rh阴性血型献血者约25人。
稀有血型者的人本来就少,而他们又可以分为A、B、O和AB四种血型的Rh阴性血型,因此同为一个血型的Rh阴性血型者是少之又少。“如果需要用血,只有同血型的Rh阴性血型才可以,‘熊猫血’者应该抱团形成合力,才能自救互救。“吕杭军说。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