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良诸文化异型器学术研讨会在杭州涌金饭店召开,本次会议有来自全国各地民间收藏家、学者、博物馆长30余名,提供400余件藏品。
中国良渚文化异形器研究,已经作为长期研究的课题,初步成立了七个课题小组,广度上,作出民间收藏家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对中国文字的历史原貌探索,作出重大的、改写历史的贡献!
中国良渚文化,早已走向了世界,早已成为 “世界良渚学”。但是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我依稀感到:还是存在着南北方的地域差异。这次会议上,我们建立了多个课题组:
良渚玉器谱系研究课题组、良渚天文工具研究课题组、良渚原始宗教研究课题组、良渚宗教祭祀器研究课题组、良渚玉器异形器研究课题组、良渚玉玺研究课题组、良渚血亲标志研究课题组、良渚冶金成就研究课题组、良渚甲骨文祖型研究课题组。
良渚玉器谱系研究,我们已经进行了20多年了,由于实物数据库的需求量大,还需要继续努力。良渚天文工具研究,除了“星座定位器”还要做原始数据的获取外,还需要对中国式“日晷祖型” 进行论证,这次还增加了“良渚金字塔”的新内容。。。。。。。
这些崭新的研究课题,都是民间藏家首次公开提出的,虽然没有任何经济力量的依靠,但是,大家都有信心,为自己的民族,作出各自的努力·,哪怕是需要长期的努力。
中国的和平崛起任重道远,需要我们 再接再厉!
中国良渚文化金字塔的多次发现,给“良渚天文学研究”揭开了序幕。第一次发现,那是上海福泉山土金字塔,它的数据反映,那就是中国人的年天数。看来,良渚人是不讲究“知识产权”的!他们把对天象观测的最后结论——年天数,融入了用夯土技术堆筑的土金字塔——祭坛。所以有这个发现,是十多年前,玛雅文化在中国上海逐展出,一位女记者参观后写了一篇文章,她写得很详细。就是她详实的报道,给了我计算的精确数据,在此,我要谢谢那位女记者!
玛雅人的年天数是260天,中国人的年天数是365天。这次,首届中国良渚文化异形器学术研讨会上,多次出现了良渚人的金字塔,而且是玉器!这两件玉制的金字塔,从目前看,一件是由五个玉琮组成的连体金字塔,一件是由九个玉琮分体组成的。都是下大上小的塔式构件。与玉琮的规格一般是上大下小的存在明确的相反构思。经过运算,它们都有一个清晰的指向——中国人的年天数:365天。在研讨会上,40余位与会者,认真的察看了这两件玉制金字塔,从各个鉴定指标看,没有任何疑问,可以确认为良渚时期遗物无误。
从良渚时期的时段上分辨,连体金字塔已经石化为“鸡骨白”,但有透光性,应该是属于最好的玉料。当为良渚文化中后期的遗物。
分体金字塔是九件玉琮由大而小的叠高而成。玉质已红色,为朱砂沁成,晶莹剔透,“百脚灰皮” 诡异神秘!可暂判定为良渚晚期遗物。其上有精美的纹饰,与昆山出土的宽把杯残件纹饰,几近一致,精美异常。
这两件玉制的良渚金字塔 和上海福泉山土金字塔一起,已经被列为“中国民间良渚天文工具课题组”研究对象,将会深入的进行研究。
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件玉器良渚金字塔目前持有者都有明确态度:如果中国国家博物馆需要,都愿意作出捐赠,没有二话!中国民间收藏家情怀,可以由此一见!
有朝一日,“中国良渚文化天文博物馆”得以创建,如此优秀的中国文物,无疑能成为镇馆之宝啊!
远古文化博物馆馆长徐国元老师在十二年前提出的 “商通良渚夏连周”,这次会议上,列入了会议通过的内容。为什么要坚持这一点?因为民间收藏家在良渚文化研究的岁月里,存在着自己独立的理解和自我总结,已经有了这样凝练的理论。为什么不可以自己肯定自己?在全体会议上提出来,并且争取得到通过,就是严谨的学术态度,是科学化的。就像对良渚文化的工艺特征“指纹工”、“眉毛工”·进行会议确认一样,那是我们民间收藏家自己的语言,不是从书上看来的,是自己在实践中的总结,提高,发挥。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研究态度。
“指纹工”,在良渚骨器、玉器的纹饰上总是大量出现着的,顾名思义,其纹饰,就像是我们的手指指纹一样,它是一种纹饰线条的形状,但是,“指纹工”,仅仅是局限于指纹的“螺纹”状,并不包括指纹的“箕纹”状,如果光从“指纹工”字面上理解良渚玉器、骨器的纹饰线条工艺,就可能会产生误区了。
“指纹工” 线条是螺旋式的,是直观的现象。不用放大镜看,也是一目了然的。 “眉毛工”就不一样了,一般需要在放大镜下才能够清晰辨认。人的眉毛是有根有梢的,也就是“有疏有密”排列的 ,不是平均的,是有自己的节奏在里面,是存在着“钩”和“勒”的,有头有尾,它们是“活的线条”,这一根以眉毛状态组成的线条,它的细度,一般的是:人的头发的二分之一!
“商通良渚夏连周”,指的是大的方面,比如:在历法、丧葬制度、对女性地位推崇性、器物的规制、对酒的崇尚度、主要的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不是指在玉器、骨器、陶器的纹饰工艺方面。在良渚的所有器型中,所有线条的出现,应该是属于良渚人特有的“眉毛工”,这是毫无疑义的。过去的很多文章里,对这个现象的指出是不够的,这次会议,专门就这些具体的工艺特征进行论证并加以确认,这对于我们今后鉴定是不是良渚器物,就有了良渚工艺标准的界定,是有很大帮助的。
也许,对此会有人“不屑一顾”,但是也不要紧,就像“鸡骨白”、” 鸭污青“、“南瓜黄”、”秋葵黄“、”枣皮红“、”孩儿红“等等的玉器称谓一样,专家们也会沿用民间的称谓,毕竟,民间的惯性是强大的!
文章是让人们读的,能够让大多数人读懂多好!人为地在学术问题上,自己欣赏自己的专家语言是不可取的。我们民间收藏家不应该那样的。主动地脱离中国人的大多数,良渚文化的书写了也是没有意义。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我们会议上的一个课题组是研究”良渚文化玉器谱系“的,只要我们这个”良渚文化玉器谱系“早日建立,良渚玉器的鉴定问题就将得到鉴定的。当然,民间想要建立这么个谱系是不那么容易的,因为那必须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实物照片数据库才行。对于民间广大爱好者收藏的良渚文化玉器,一般的专家都持”否定的态度“,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实物照片的数据库呢?我想是可以的,只要我们的收藏目的是清晰的,是为了自己的民族利益!
据说台湾台北大学的一个老师也想做这个课题,但是,在台湾,毕竟良渚实物太有限了!只有在中国大陆,才有可能建立这个庞大的数据库!专家们始终不动,我们只好民间自己”土法上马“了!
爱好良渚文化的朋友们,只要有良渚玉器的,不管只有一件两件的,只要用数码相机拍一个照,都可以参与这个”中国良渚文化玉器谱系“数据库的建设!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有意义的工作!实物还是在个人手上保管着。
虽然哪怕只有一件,在1100年的时段里,也许你的这一件,就可以填补一个历史的空挡!所以,值得我们试试看!这样,我们小小的个人收藏,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民间对良渚文化的研究热忱,需要我们自己珍惜、自己爱护、自己保持。任何机构、任何个人都没有权力剥夺我们民间老百姓对科研工作的参与权!对所有的良渚墓葬考古发掘出土报告,我们民间老百姓按道理也应该有”知情权“。
把自己民族大量的优秀文化封闭在博物馆库房里,或者把良渚文化研究局限在专家、学者、还有老外专家、学者的范围里交流是不道德的!良渚文化是中国全民族共同的遗产。
虽然我们的工作是粗浅的,我们的认知也是有局限的,但是,我们在脚踏实地的做,而且是在忘我的做,没有得到国家的扶持,存在着不满的情绪是正常的,没有想通的是,就在我们学术研讨会通报了浙江省民政厅以后,意外的受到了”什么广电厅的文化稽查“!哈哈哈!真的好笑!虽然没有受到什么伤害,那也不是高兴事啊!
我们在文化领域里,在科研探索的过程中,多一点民族性多好!多一点科学性多好!多一点国家的扶持多好!要不,怎么能够认可这4200年前的良渚文字啊!因为毕竟这个发现,一定会打破我们对中国文字的所有认知和我们中国文字的历史排序。对数千年来文字历史的误区,现在要打破了,还不知道会遭遇多少人的阻力呢!
我最不想看到的是:我们的良渚文字发现,莫名其妙的被国内的专家们讥讽,还被外国人在外国笑话着!
节选自:远古文化博物馆馆长徐国元 整理人:吴增华 2013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