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首次实现零择校明年招生办法会更细化
全省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乱收费情况通报
昨天上午,浙江省教育厅召开了全省治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乱收费情况通报。
今年年初,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合理划定中小学学区,努力把公办中小学择校率降到5%以下或做到大幅度下降。昨天的通报中公布,今年全省有62个县(市、区)实现“零择校”,占了我省所有县(市、区)的近70%。20个县(市、区)择校生比例控制在5%以内。另外7个县(市、区)择校生比例较上年下
降50%以上。
杭州首次实现“零择校”
杭州、绍兴和衢州3个市所属各县(市、区)均实现“零择校”,在昨天的会议上得到了省教育厅的认可。这也是杭州首次实现“零择校”。
“以前的暑假都被各种关系户烦死。”杭州市某公办小学校长说,“今年暑假难得过得安耽。‘零择校’了,家长也知道找我们校长没有用了。”
学校走不通,仍然会有家长想走关系进入某优质小学,开始动起了学校主管部门——教育局的念头。今年,区教育局成了想择校家长走动的地方。“但是没办法,政策摆在那里,不能有择校生了。”某城区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表示,除非满足入学的各种条件,什么关系户都“择校”无门啊。
录取学生只公布名单
9月1日,杭城近3万名小学生跨进小学大门,开始小学生活。这新一届学生,是“零择校”后的第一批学生,每一个录取的学生都已公布在学校网站上。
“各中小学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报名时间、地点和办法、需携带材料、录取办法等都要在招生前通过教育局网站和社区公告栏向社会公布。”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马里松说,录取名单通过学校网站向家长公布。
省教育厅曾要求公布招生录取学生的个人详细信息,真正做的时候存在一定困难。
杭州市教育局表示,学生的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详细信息不仅是隐私,而且要考虑到孩子和家庭的安全,所以学校最后公布招生录取的学生姓名。
暂未收到择校乱收费的有效投诉
杭州市教育局制定了《主城区2012年初中、小学招生办法》,明确要求不能招收择校生。要求各区合理划分学区、制定招生计划,保证学区内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就近入学。马里松说,在招生时要规范招生程序和方法,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时,按住户关系排列先后录取。
“其实,等学生进学校后,同班学生、家长之间也是一个监督。”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家长和社会都可以监督,有问题可 以向教育局举报。
今年,杭州市教育局收到的信访投诉比去年多了好几倍,但未收到有关择校乱收费的有效投诉。“主要是家长对‘零择校’招生的一些不理解,比如有家长觉得学区不合理、觉得住户一致作为‘一表生’的标准不合理等。还有家长觉得自己想择校,为什么教育局不允许?”
明年招生政策会更细化
记者曾在杭州的热门网站上看到,不少家长抱怨,说要“零择校”,但是某某小学还招收特长生,这算不算是变相地开了择校途径?
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允许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是有要求的,学校至少是区级以上的体育或艺术类特色学校,所以有招特长生权力的只是少量学校。
“特长生招收不能成为避开‘零择校’的通道,既然招特长生,就要光明正大地招,绝不能偷偷摸摸招。”该负责人表示,招生之前必须制定招生标准,“比如饮马井小学是体育特色学校、娃哈哈小学是艺术特长学校,在招生时要看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奖项,也可以进行检测,但只限于考察特长方面的内容,决不允许考文化课知识。”
而且,特长生不允许跨区招生。
该负责人表示,今年是“零择校”第一年,接下来相关政策还要细化,除了特长生招生以外,还有招生时的一二三表生学生招生录取条件(尤其是三表生的具体细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标准等。
教育均衡才能不择校
“当然想上个好学校啦,有好的老师,教的内容也比一般学校好,还有各种实践机会,小学的基础打好了,就不怕初中跟不上。”在小学报名时候,记者在跟家长聊天时,有家长说,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输了。
“有的学校校舍好,老师也好,好的资源都集中在一所学校,当然要想方设法、挤破脑袋进这样的学校。”林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幼儿园中班,这两天她正在看某热点学区房,“不能择校了,只能早点 做好准备了”。
前几年,杭州热门学校每年的招生,用“爆满”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这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后果。”
这几年,要做到“零择校”,浙江省教育厅为要求教育均衡,除了硬件设备不均衡的地方逐渐调整、跟上以外,还要求用名校集团化、城乡共同体等形式,把优质教师带到相对薄弱的学校、把城市学校的教师团队带到农村学校。
比如,杭州市西湖区,新学期将开展100名名师与100名农村教师结对活动。每个名师工作室每学期,必须到农村学校开展主题教学研讨活动1-2次;为每一所农村中小学、幼儿园设立1-2个特级教师或首席教师工作室分站。目前,上泗中学、周浦中学、三墩中学、转塘小学、留下小学等均设立了名师工作室分站。
而且,从去年开始,西湖区推出首批“城乡教育紧密型共同体”,转塘小学与学军小学、十五中教育集团与袁浦中学、十三中教育集团与周浦中学、保俶塔实验学校与西湖第一实验学校,这四对学校已经构成了“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发展模式。
今年8月,求是教育集团将于西溪实验学校小学部结对;文三教育集团与九莲小学结对;文一街小学与翠苑二小结对,成为西湖区第二批紧密型教育共同体。
来源:青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