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0后,从爷爷奶奶这辈子算起就是杭州人(再前面的祖辈我当初没去了解过,现在想了解不知道该去问谁),我想我应该能算得上是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吧?
1987年搬到采荷,当时读小学5年级。刚搬来时,周围还是一片片的农田,池塘,一派田园风光,换作是现在,肯定是房地产商要大肆炒作的卖点。
渐渐长大成人,脖子上的红领巾变成了领带,周围的农田也变成了一幢幢的居民楼,慢慢的,采荷成为了一个大型的居民社区。而采荷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在整个江干区也算是出类拔萃的。整个江干区的教育综合评分我想在杭州的主城区能排到第五名吧!(个人观点,有同感者请一笑而过)
时间到了2006年,我结婚了,当时就考虑到孩子上幼儿园,读书的问题,所以马上把老婆的户口迁到采荷。2007年我们的宝宝出生了,同时也落户在采荷。
说实话,我并没想过要给儿子去读什么贵族学校,什么民办,名牌。去学什么琴棋书画,小小年纪,台上一站就技惊四座。我只想儿子能平安,健康的成长,开开心心的生活,这样就足够了。所以,之前一直不怎么关心孩子上哪所小学的事情,当然心里也一直理所当然的认为是应该在采荷某所小学。
但去年年底和老同学的一次碰面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我的那位同学,情况和我一样。一家三口的户口全部在老爸老妈这边,而自己又买了经济适用房,在遥远的城乡结合部。每天早出送孩子上幼儿园,下午由爷爷奶奶接孩子放学,自己下班后再去把孩子接回自己家。唯一的不同,他的孩子比我的孩子大一岁,去年上的小学一年级。
他去年给孩子报名时,考虑到孩子下午放学时间比他和老婆下班的时间要早很多,还是由爷爷奶奶接方便,所以就去了户口算在地的学校报名,也就是他老爸老妈家旁边的学校。但由于自己名下有套经济适用房,所以归为二表,而报名的那所学校仅仅是一表生源都已经超出了计划招生数,所以,他被回绝了。转而想去自己家所在的学校报名,因为户口不在当地,而且又过了报名时间,又被学校拒绝。这下,他凌乱了,找关系,托朋友,总之发动了所有的关系,总算在开学前搞定了孩子读书的事情,结果也还算满意。具体的我就不多讲了,因为牵涉到旁人的隐私,反正大家都懂的。
知道了这个事情后,我也有些担心,去打听了下,果然,去年采荷那所我们户籍所在地的小学,仅仅是一表生源也超出了计划招生数。这下不淡定了,按我们的情况,铁定没戏。那么如果迁户口,到自己家附近的小学读书就面临2个问题:1.下午放学这孩子谁来接,我和老婆都是上班族,偶尔请假早走没问题,要天天如此,大老板肯定会找我谈心的。2.打听了下,自己家附近的小学貌似口碑比采荷的小学要差很多啊!
纠结了好几个月,终于下定决心加上老爸老妈的支持,去房管局把父母在采荷的房子过户到了我的名下。就这么过下户,所有的费用加起来肆万叁仟多人民币啊!可能对于有钱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工薪家庭来说,也算不小的开支了。
不管怎么说,为了孩子嘛!过完户,心里也淡定了,心情也舒畅了,就等着6月份小学报名了。可是,可是,可是!!!
就在前天据我爸妈家隔壁那位消息灵通的邻居说,今年采荷小学一表生源估计会超出计划招生人数100人左右,到时看情况来排列招收的顺序,很有可能是按照办房产证的时间来看的。
怀着焦虑的心情,四处打听,听到了各种传说,小道消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但总结起来,能确定的是,今年我们打算去报名的那所小学,一表生源确实是超出计划招生人数的,19楼上说的那所城东的小学,估计就是我们去报名的那所小学。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都是一表,多出来的人数怎么安排呢?学校录取又是根据怎么样的标准来制定前后顺序的呢?打听到的消息中,有好多是说根据房子办证的时间来排序。如果这样的话,也就意味着我的孩子将是被排除在外。我花了那么钱,最后的结果是有可能被拒绝!
真的想吐槽啊!没几天了,马上就能知道结果。如果到时候被拒绝,我不知道该如何去看待,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更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