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会员优秀习作选登
我是小小志愿者
四(3)班 李依格
暑假的一个中午,烈日炎炎。我的内心仿佛也充满了火样的热情,因为今天我要做“小小志愿者”啦! 妈妈带我来到了杭大路的消防站,这里有一个志愿者工作点,是开了七年的免费凉茶供应点,每年的七月、八月,志愿者们会来这里服务。消防站里有个小房间,摆着大大的电锅,锅子里正“咕噜咕噜”地烧着热茶,飘出中草药的清香。
我今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妈妈和她两位同事烧茶、倒水、加水。 开始服务前,我自己先倒了一杯凉茶,想尝尝味道。它看起来像冰红茶,但喝起来却一点都不甜,反而有一丝淡淡的苦味。妈妈说,它的官方名字叫“温州伏茶”,里面有茯苓、车前草之类的15种草药,是一代代温州人传承下来的,喝了解渴消暑。喝了凉茶,我就开始工作了。
我走出小房间,站在大门口的小摊位上。摊位上有一个大保温桶,边上有个小茶壶,还有一排正在晾凉的10杯水。为了阻挡灰尘,杯子和小茶壶上都盖着白色的纱布。
这时,一个送外卖的小哥路过,停了下来,看了看自己的水杯,空了。我赶紧招呼:“小哥哥,过来加点水吧,消暑又止渴!”他眼睛一亮,直接奔向保温桶。“那个很烫,我的玻璃壶里凉一点,如果要马上喝这个好。”我拿起玻璃壶,往他的水杯里倒茶。他看看我,露出了微笑,说:“十分感谢你哦,小朋友。”我心里有点甜丝丝的,“不用谢,再见。” 又有几个老奶奶经过,看见了我,问我:“这是什么茶啊?”我说:“这是温州伏茶,免费饮用。”老奶奶们一会儿工夫就把纸杯里的水喝完了,一定是渴坏了吧?她们也笑眯眯地和我再见了。我抓紧时间把用过的杯子倒掉,再拿新的杯子接水晾凉。这个下午来得最多的,是送外卖的叔叔和清洁工阿姨,不一会儿,我们的一大保温桶水基本见底了,于是我们又去消防站接水,准备再烧一桶。可是水桶太重了,一位消防员叔叔赶紧跑过来帮我们抬水,他的力气可真大呀!
半天很快就过去了,新的志愿者又来接班了。我和妈妈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都特别高兴。原来当志愿者为人服务的感觉这么奇妙,心里暖暖的,好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一样。语文书上曾经学过:“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的心是不是被玫瑰的香气填满了?这样的感觉真美。于是,我从后面抱住妈妈,说:“妈妈,下次再带我一起来当志愿者吧!”
美味的月饼
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
三(5)班 袁宇梵
“中秋节快到了,我想吃你做的榨菜鲜肉月饼。”我跟妈妈说。妈妈满口答应,她换好衣服,去菜场买来高筋粉、猪肉和榨菜,准备做月饼。
妈妈把剁好的肉和榨菜放在盆里,然后加调料,再用筷子搅拌。我闻着馅儿很香,想:再过一会就能吃了,我要多吃几个!
开始做月饼了。我也跃跃欲试。在妈妈的指导下,我拿来秤和碗,把油面团和水油面团分别称出妈妈要求的克数。只见妈妈把称好的两个面团揉在一起,用擀面杖压平,接着把馅料放在面皮上,慢慢地包起来揉成团,放到烤盘上。趁妈妈还没完全做好,我去把烤箱预热,将放满月饼的烤盘放进烤箱,直到“叮”一声,香味扑鼻的月饼出炉啦!刚拿出来的月饼还很热,所以会发出“吱-吱”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妈妈说可以吃了。我拿起一个一口咬下去,月饼皮很酥软,馅料里的榨菜吃起来咸咸的、脆脆的,和肉和在一起,鲜嫩鲜嫩的,真是太好吃了!
月饼做起来很简单,吃起来却很美味。我把剩下的月饼装进漂亮的包装盒,拿给邻居一起分享,别提有多开心了!
指导老师刘振华:
这篇作文总体来看写得不错,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尤其是开头以人物对话开篇,先声夺人,直入主题,节奏明快紧凑,把做月饼的过程写得详细具体。紧接着写做好的月饼是如何美味,写出了小作者的亲身体验。作文最后一段是点睛之笔,把剩下的月饼分享给邻居,体现了小作者善良的品质,使月饼的美味更具有了节日的意义。
猜猜她是谁
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
三(5)班 毛梓涵
一头美丽的长发披在肩上,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像紫葡萄一样,一张红红的小嘴总是冲着我笑。她喜欢穿美丽的花裙子,也很爱画画,是美术课上的大明星。
“丁零零……”美术课开始了,老师让我们画一只威武的大老虎。有的同学愁眉苦脸的,有的同学双手撑着下巴,有的同学紧锁眉头若有所思,大家都在冥思苦想,就是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这时,只见她转了转眼珠,拿起铅笔快速地在纸上勾勒几笔,接着她熟练地拿起记号笔开始勾线,那线条疏密相间,干净流畅。最后她把五颜六色的水彩笔铺到面前,一会儿拿起黄色水笔画老虎的毛发,一会儿拿起黑色水笔画老虎的斑纹,一会儿又拿起红色水笔画老虎的血盆大口,血盆大口里还有锋利又雪白的牙齿,这可真是一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呀!
老师看见了,来到她桌前,拿起她的画端详了一番,亲切地对同学们说:“大家看,她的画是多么栩栩如生啊!”说完,老师把画挂到了教室最显眼的地方。她不好意思地脸红了,好似可爱的小苹果。
美术课上我经常被她的画吸引,课后常常和她一起玩。你们猜猜她是谁?她就是我的好朋友,爱画画的abby!
指导老师刘振华:
这是一篇写人的优秀作文。作文开头的外貌描写抓住了人物的特点,简洁明快。紧接着,小作者围绕“画大老虎”展开人物介绍。但是,小作者并不急于描写“她”,而是先写其他同学面对老师的绘画要求时的各种难以下笔的表现。进而笔锋一转,“只见她转了转眼珠”一下子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将人物绘画时的特点展现出来,把我眼中的“她”写得非常生动形象,又切合生活实际。
假如我是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
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
三(5)班 赵嘉怡
假如我是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我会是一本有用的字典,每天都会被小主人放进书包,带到学校,常常会在小主人做功课的时候帮助他答疑解难。
假如我是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我就成了一位不说话的老师,静静地等待小朋友们来请教我,实现我当老师的梦想。
假如我是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我最怕小主人把我借给别人了,因为小主人会时刻爱护我,保护我,不会撕我。但是每次小主人把我借给别人时,我都担心他们是不是也会像小主人那样爱护我,每当这时,我总是提心吊胆的。
假如我是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当我还没有被人买走的时候,我就会被摆在购书架上,向走进书店的人们展示着我的红衣服,希望人们能把我买走,让我发挥自己的作用。
假如我是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我会跟小主人同桌的字典比一比谁更新,谁的衣服更鲜艳。不,我还要和他们比一比谁被小主人用的次数多,这才能说明谁最被小主人喜欢了。
假如我是一本厚厚的《新华字典》……
指导老师刘振华:
这是一篇优秀的想象作文。小作者在生活实践中对《新华字典》关注较多。因此以《新华字典》为载体展开想象,非常贴近生活,符合小朋友的生活实际。作文从多个角度展开想象,第一小节从帮助小主人的角度去想象,第二小节从自身角度想象,如何帮助人们,第三小节写出字典被小主人借出去的担忧,更贴近小朋友的生活实际,第四小节升华了助人为乐的主题。这篇作文小作者以字典为第一人称展开想象,写出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善良,是一篇优秀作文。
调皮的彩虹糖
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
三(5)班 黄思艳
今天,我买了一盒彩虹糖,打开盖子,五颜六色的彩虹糖就像调皮的小伙伴蹦蹦跳跳地展现在我眼前,仿佛在朝我做鬼脸呢。
彩虹糖,顾名思义是彩色的。红的像晚霞,橘的像橙子,黄的像香蕉,绿的像叶子……摸起来硬硬的,剥开包装纸,一阵阵清甜的味道扑鼻而来,馋得我口水直流。
我想:吃进嘴里一定很甜很甜!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颗绿叶糖放到嘴里,我的舌头在碰到糖的一瞬间就快乐地跳起了舞!呀!果真味道又香又甜,好吃极了!可一咀嚼,牙齿像被绊了一跤一样被黏住了,好不容易在舌头的帮助下才勉强从糖浆里爬出来!彩虹糖也仿佛在说:“小笨蛋!你咬不动我!哈哈哈!”我狠下心来,用力地咬,咬了好久,这时彩虹糖终于败下阵来,化成甜甜的汁液流进了我的肚子里。
于是,我一鼓作气,继续挑战第二颗圆滚滚的橙子糖,接着,第三颗、第四颗、第五颗……转眼,经过一场大战,半瓶彩虹糖就乖乖投降,被我消灭了。
指导老师刘振华:
彩虹糖是一种常见的、小朋友们喜欢的糖果。在小作者眼里,这种彩虹糖却富含了艺术魅力。在小作者笔下,彩虹糖变得调皮可爱。这离不开小作者平日里对生活的处处留心。倘若以成人的眼光看,糖果就是糖果,一般不大会引发类似小作者的想象。而小作者恰恰以儿童的视角、独有的想象,为我们展示出不一样的糖果体验。这就是童真!童真可贵!
夏日荷花
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
三(5)班 张乐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一直被人们称作人间天堂,而我最爱的是西湖边的那一片荷花。
初夏时节,它们在翠绿的“房间”里梳妆打扮。瞧!它们正在精心挑选自己未来的颜色。有的选了鲜红、有的选了碧蓝、有的选了粉嫩……真是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终于,它们在一个早晨一一盛开了。
一阵微风吹过,那些荷花就像翩翩起舞的少女,婀娜多姿,千姿百态。
忽然,蒙蒙细雨从天而降。它们就像一个个仙女,披着白纱在那飞舞。雨越下越大,雨点落在荷花上,滴滴答答的,好似一个乐队正在演奏交响乐曲。
雨停了,荷花沾满了晶莹的露珠,就像一颗颗水晶镶嵌在仙女的衣服上。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西湖的荷花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指导老师刘振华:
这是一篇成功的写景习作。小作者写的是西湖的荷花,不仅写了晴天的荷花,而且写了雨中的荷花。说明小作者平时就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作文开头结尾都引用俗语或者古诗,恰到好处。
“禾下乘凉梦”不是梦
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
五(1)班 韩羽煷
“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我心目中的英雄,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袁爷爷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救助者,更是饥饿的克星。没有袁爷爷,我们现在很多地方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呢!袁爷爷的成功“秘诀”,概括起来就是8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他为了全国人民能丰衣足食,不辞辛劳地在田野里做实验,观察水稻,亲力亲为,最终成功了。
1960年7月,袁爷爷在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非常大的稻子,他用该小稻苗试种,发现其种子有不同性质,袁爷爷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推论出为天然杂交水稻。之后,他又做了很多次验证,终于在1961年的实验中,证明了那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一株“天然杂交稻”。这个发现,让袁爷爷很是兴奋,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开始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
从此以后,袁爷爷在试验田中出现的频率更高了,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因为他深信他能在试验田中找到第二株天然杂交稻。他的皮肤晒黑了,人也变瘦了,脊背也更弯了,就像试验田中的水稻一样,被饱满的穗子压弯了腰。大家都担心他的身体,让他多休息,去树荫下乘凉,但是袁爷爷很固执,也很执着,他要亲眼见证所有试验过程,全程跟踪、记录,以便拿到第一手宝贵的资料。稻田中,袁爷爷不顾一只只蚊虫、蚂蟥的叮咬,全然不顾自己身体上受到的疼痛,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试验田中,他把试验田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仔细地照料着、看管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64年,他从14万株稻穗中找到6株水稻雄性不育株,这意味着,杂交水稻育种的攻关迈出关键性一步。
2021年5月22日,袁爷爷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珍惜。“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袁爷爷用他一生的追求,为我们诠释了英雄的气概。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告诫我们珍惜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不浪费粮食,倡导大家光盘行动。袁爷爷,请您放心,终有一天,我们种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您的徒弟们和您的助手们都惬意地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的人民都能享用您试验出来的珍贵粮食。这是一幅多么幸福的画面呀!袁爷爷,我们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的!袁爷爷,我们永远怀念您!
指导老师付斌:
文章题目富有诗意,点明中心。开头开门见山,引出了心中的英雄——袁爷爷。全文以“禾下乘凉梦”为线索贯穿全文,小作者文笔细腻,运用了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刻画了袁爷爷哪怕脊背像田里的水稻一样“压弯了腰”,也要坚持不懈地追逐梦想;帮助数以万计的百姓解决温饱问题,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结尾写出了“愿景”和自己的感悟,首尾呼应、感情真挚!
制作 骆忆川
来源:爱写作的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