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一: 家长诉说,疫情期间在家没有太多活动,孩子过度依赖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如今开学了,孩子依然喜欢宅在家里,家长开口劝学,孩子就不愿听,甚至不愿上学,亲子冲突严重,家长布置怎么办?
个案二:孩子倾诉,班主任管理压力大,家长目标高压力也大。我习惯了隔离生活,不想融入社会,不想看书,不想返校,很烦躁。
个案三:家长咨询,长时间没有老师监督,学习态度散漫,作业质量不高,娃基本不听我的,很着急,但不知道怎么办?
个案四:孩子求助,这几天情绪波动、心慌烦躁,无法安心读书,很着急,担心返校考考不好,心理觉得很烦躁。
个案五:家长求助,孩子爸爸每天在家刷手机,对孩子影响很不好,我说两句就吵起来了,孩子在家里睡懒觉,不起床,不知道该怎么办,
……
各位家长,这些问题都发生在复学后,有孩子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的案例;有厌学家长跟孩子沟通却任然不听劝的的案例;有出现厌学状况让家长感到伤心,甚至有些生气、无助的等等。
疫情后学生的厌学情绪管理怎么做呢,今晚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请大家积极参与讨论,现在有我分享自己的观点,不足之处请家长多多指正。
庚子年不寻常的一年,由于疫情,我们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一方面,我们少了外出与亲朋好友的聚会机会,打乱了原本的计划,孩子可能会觉得有些失落、沮丧。另一方面,长时间呆在家里,可能会让我们的孩子觉得有些烦闷、焦虑。其实这些都是很正常、可以理解的情绪反应。复学后,也有少部分孩子会产生厌学的情况,家长朋友们不要过度焦虑,给孩子一个过渡期。
回顾小学低段,孩子们的学习任务相对简单,到了中高段难度会增加,孩子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大多数孩子保持努力进取的状态,按照自己的步调不断前进。也有一些孩子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效果,开始出现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当孩子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最后都注定失败时,就会放弃努力,这种情况称为自我阻碍,这个时候孩子就会产生厌学。
一、厌学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我稍加罗列几种:
1.因为家长和老师给孩子不恰当的期望,也就是要求太高了,他们达不到目标。比如女孩子理科弱一些的,男孩子上课就是坐不住的,还有爸爸妈妈的遗传给孩子的不足,等等;
2.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看不到希望。根源在于,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不够客观,仅仅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绝望。
3.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会学。这一类学生从学习时间上来说,付出完全不输于班级里面的第一二名。然而,无尽的学习压力却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周围的学霸轻轻松松考到班上乃至年级前几,自己却付出多收获少,属于学习技能低。
4.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没法学。情绪不稳定有的同学对成绩排名以及别人的看法太过看重,导致在每场考试之前都焦虑异常,肚子痛的、发烧的等等都有,考完病也好了。
情绪对学习的影响非常大,好的情绪包括好奇、愉快、乐观自信等;坏的情绪则包括忧愁、焦虑、抑郁等。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适时的疏导和调节,就会形成情感交流障碍,表现出焦虑、愤怒,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久而久之产生厌学的心里。
二、心理学家分析: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实验中发现,捆绑着的狗受到痛苦电击而又无能为力,最后会放弃挣脱的尝试,只是低声哀鸣,即使给他松绑可以容易地躲开电击,他们也不会尝试躲避这种现象,这种想象叫“习得性无助”。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学习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在学习中屡次遭到打击,孩子就可能出现习得性无助,形成一种“防御性悲观主义”。比如孩子语文考试考得不好,他就会想我永远学不好语文的,我每次语文都考不好,我是不是班里最笨的。而有些父母会安慰孩子:比如,老爸老妈文学细胞少,为难你了;还有些父母可能会说:孩子真是笨,连这么简单都不会做。
孩子和父母对这件事情的解释风格,有的孩子会更好而有的会让孩子感到自卑,难以继续努力学习。“习得性无助”会让孩子自我设限,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通过避免失败来保护自尊。
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可能会有以下特点:一,不作为孩子,为了避免最后的失败,会在任何任务的一开始就投入其中,包括回避老师和家长的视线,躲在自己的空间中摆脱学习的机会,严重的会出现辍学和拒绝上学的问题。
第二假装努力,当老师和家长关注孩子是否努力时习得性无助的孩子会表现。表面上参与学习活动,比如花很长时间去书写,积极回答简单的问题,作出思考和讨论的行为等;
三拖延归咎,为了避免努力白费,孩子会在临近考试时才开始学习。这样。就可以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不合理的时间安排,还有一些孩子会将失败的原因归为天气冷暖,身体疾病,吵闹等外部因素;
第四过高目标,为了提前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有些孩子一开始制定不切实的目标,这种目标就连能力强的同学可能也无法实现。这样归结,失败时孩子就不会让人认为,失败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
三、家长生活中的一些做法
具有“习得性无助”的孩子会产生消极思维,这种思维体现在永久性维度和普片性维度上,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根据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最重要的,那就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
1. 正确的目标。有时候学习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但有时候学习会让孩子变得枯燥乏味,正确的目标设定,人生才不会有所偏差。譬如说孩子智力能力都一般,明确这个终极目标后,那么家长就期望值不要过高,成绩中等保持就要表扬鼓励。如果鼓励得当,孩子可能超越,唤起学习动力。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2,正面的评价。大多孩子他们更加关注学习结果,受到奖励还是惩罚,就是看重自己是否能够取得好成绩。如果在孩子出现问题时,老师和家长除了及时感知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开导和安慰外,还要教会孩子自己调整自己的情绪。包括自我激励法、语言暗示法、环境调节法、转移调节法、音乐调节法等。如果成绩不理想,产生了失望焦虑的情绪,千万不可郁积于心、耿耿于怀、放不开、丢不下。告诉孩子,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成绩都会有起伏,要对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听听舒缓的音乐,到环境优美的地方放松一下,或者做一场运动,直到大汗淋漓,坏情绪自然不告而退。总之,如果孩子能说出“不是我不想学,而是学习太难了”那么,恭喜您,这其实是好现象,说明孩子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呵护孩子对学习尚存的热情,用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走出目前的困境。
3.正面的鼓励。孩子们有考试考的很糟糕的时候,但并不等于成绩永远糟糕,更不等于他是最笨的人。都说人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合格的水平,并且取得好成绩。如果考砸了,家长在语言上要有正面的鼓励:比如,偶尔几次没有考好很正常,重要的是要坚持努力,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这次考试。孩子听到这样的解释不仅心情会得到安慰,自信心也会恢复,更有可能认清自己开始走向正确的方向。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心理港湾,家长让孩子在家中感受到。尊重和接纳可以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一些行为取得成功的经验。
4.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努力培养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如果孩子在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拥有明确的生活和学学习目标,如果孩子能坚持自己的目标遭受打击和挫折,人不放弃,还能保持热情和勤奋,那么孩子就拥有坚毅的品质,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安吉拉。达克,采访了商界文件,体育界,新闻界,学术界,医学界和法律界的领导者,发现那些成功人具有坚毅的品质。家长可以通过接纳尊重和树立规则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坚毅品质,家长的接纳表现孩子遇到问题是能够帮助他愿意花时间听孩子。述说心事,和孩子一起感到开心和快乐,鼓励和赞美孩子家长的重要表现。保留孩子的观点,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说法,尊重孩子的隐私,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给孩子自主空间,允许孩子做出自己的决定。家长的规则表现为常常就重要的事情在家庭成员之间达成共识。让孩子自己的行为言行负责,为孩子指出更好的建议和做法,家长要在家庭中营造坚毅的文化,困难时陪伴孩子在身边,用充满希望和乐观的态度感染孩子,让孩子相信她。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总之。
1.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期望:适度期望才能给孩子动力,期望过大,孩子就像托驮着壳的蜗牛,艰难前行。父母要学会夸孩子,就像小时候,孩子每学会一样新的本领,都会让你感到惊讶,都会让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而现在你之所以不断打击孩子,是因为你的期望值太高了,孩子怎么努力,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当然,少一点期望,不是没有期望,更不是“破罐子破摔”,没有期望的家长,孩子同样没有学习的动力。
2.树一个目标:上高中就是为了考大学,这个目标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目标过大,过空、过长,都不会对孩子产生太多激励,只有树立一个个的小目标,比如超过某个水平差不多的同学,在自己现有的成绩上加一分,不断实现一个个的小目标,才能带来成功感和成就感,才能不断激励向最好的大目标前行。那些网络游戏为什么能让孩子如此迷恋,就是因为他们会给游戏设置一个个的小目标,让孩子一旦接触,就会无法自拔,如果这种方式,用在学习上,会是什么样的呢?
3.多一些改变:出现厌学情况,最重要的还是孩子自身的改变,一定要分析出自己是因为不想学还是因为不会学产生厌学,根据不同的原因,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多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尤其是水平和自己差不多但是又进步较快的学生家长,他们的成功经验,都会给你提供直接有效帮助。要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不要空谈,要具体,可以拿着孩子试卷、作业、错题本,让老师帮忙分析,分析过程中,老师就能找到你的问题,就会给你提供建议,这种效果是最好的。
各位家长,在孩子问题出现的那一瞬间,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发火,不要偏激,不要说出什么过激的话,要懂得忍耐。忍耐不是为了让你不去处理这件事情,而是为了避免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干出什么让自己丢脸的事情。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建议: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因为孩子会受到挫伤自尊心,自信心;不要在餐桌上批评孩子,影响消化,进而影响健康;不要在睡觉的时候批评孩子,影响睡眠而影响健康;不要去翻陈年旧账,批评换种方式。变批评为鼓励。
有名人指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还好父母是学出来的。
我也认为,家长的素质直接决定孩子的素质。做个好家长不容易,做个好家长,需要家长们付出艰辛的努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