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更新于2020-10-05 23:32:23
9497
阅读
8
回复
1
收藏
 
磐安的粉干最让人印象深刻,耐贮藏,又简单易煮。

每次去到奶奶家,不用多问,一碗放满肉丝和荷包蛋的粉干就是点心标配。
在磐安,躲不开的“粉干社交”
 
只需水烧开放入青菜和粉干,起锅装碗倒少许酱油,挖一小勺猪油,撒上葱花,最后将荷包蛋放上去(或加昨夜剩菜)。



阿姨睡醒最首要的一件事:抽粉干
在磐安,躲不开的“粉干社交”
 
“你们年轻人七点起都算早的了,对我们来说,七点已经是中午了。”
 
这些阿姨都是村里来兼职的,他们白天有自己的工作,凌晨四五点准时在粉干坊报道,就算在聊天的过程中也不会停下手上的活,因为她们看速度拿钱,生怕接一个电话而被别人超越。
 
阿姨们,一干就干了十几年,这户粉干制作坊,已经是当地为数不多的纯手工制作粉干的工坊了。工序多且复杂,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粉干的需求在减少。
在磐安,躲不开的“粉干社交”
 
普通的米粉、粉干、粉丝在制作时,为了使它更洁白、具有韧劲,往往会加些绿豆粉、糯米粉、漂白剂之类的。虽劲道爽滑却阻隔了粉干与配料最自然的融合。而磐安粉干只用纯大米制作,所以色微黄而易断。

但是,粉干在经过手艺人们的洗涤铺平;再到接受阳光的晾晒,人与自然的关系,全部和谐地体现在粉干的品质上。

泛黄的粉干,是每位阿姨的诚意之作。


磐安人的命,是粉干给的
在磐安,躲不开的“粉干社交”
 

磐安的粉干,早已融入到磐安人的血脉之中,世代传承,生生不息。

生辰送粉干,是磐安人忘不掉的习俗;吃粉干,是怕男人改不掉的习惯。一周没有一碗粉干下肚的磐安人,是不完整的。
 
在磐安,躲不开的“粉干社交”
 
老一辈送粉干的讲究,是在生辰当天,用上家里的布巾,将粉干码成正方形,放20只,再兜上两个鸡蛋,好事成双,而且一定要在上头放上一张红纸,寓意生活红红火火;一叶万年青,祝永葆年轻。
 
小一辈吃粉干看心情,不知道吃什么时,在家烧一碗粉干最省事;晚上宵夜来一碗路边摊上的炒粉干解饥;只有在生日当天,妈妈烧的长寿粉干,是不能拒绝的。
 
所以说,粉干给了磐安人美好的祝福和期盼。


 
粉干,是磐安人的骄傲
在磐安,躲不开的“粉干社交”
 
不像普通米粉那样粉是粉味,汤是汤味,料是料味。
 
正宗的磐安粉干,没有晶莹剔透的外表,也没有久煮不烂的韧劲,但它细腻入味,不管是炒还是煮,都极易吸收配料的味道并与之融为一体。

带你出门吃饭,是客气,但留你在家里吃上一碗妈妈煮的粉干,才是诚意;给你送一袋粉干,更是情谊。
在磐安,躲不开的“粉干社交”
 
此时的粉干,不仅仅是为了饱腹,更是传承了磐安人的待客之道——朴实简单
 
当然,可能还有丝丝的小炫耀。
 
粉干,作为磐安人特有的社交媒介,“粉干社交”贯穿着磐安人的生活的始终:磐安人的命是粉干见证的,磐安人的共同话题是粉干提供的,磐安人的社交场是粉干给的;磐安人的自豪与骄傲更是粉干赋予的。
 
粉干,吃磐安的才有那味儿!
  • 人赞过
查看更多
回复(8)
V17
勋章
发表于2020-05-28 09:47:03

啧啧 超爱吃粉干
V8
发表于2020-05-28 10:56

特别好搭配,炒的煮的!鸡汤下风干,绝了
V16
勋章 勋章
发表于2020-05-29 09:32:51

喜欢吃炒粉干
V12 发表于2020-05-29 10:02:34
1#

忘不了的家乡味
V8
发表于2020-05-29 10:08:53
2#

玉米饼:是年轻人难以跨越的一道坎

“在饥馑年代,它充当主食;在富庶时代,则成为了一种奢侈。”
 
在饮食文化地域性日渐模糊的今天,尽管把一个地方的美食都吃上一遍,也不能准确地概括出它们的共性。
在磐安,躲不开的“粉干社交”
 

但在磐安,不用全部品尝,只要吃上一口玉米饼,就能轻易地得到一个感性的认知——“情”。



01
任何偏爱
都是有原因的
 
那时候,能吃上玉米饼就是一件奢侈的事,因为制作玉米饼耗费食材,一家老小,只有作为劳动力的父亲才能吃上热乎的玉米饼,或者是家里最宠的孩子,其他家庭成员只能嗦一口薄如汤水的玉米糊。
 
后来,条件好了,玉米饼不用省着吃了,偶尔想回味一下,才会自己动手制作。
 
再后来,生活越来越富裕,讲究吃五谷杂粮,吃得天然、健康,玉米饼又成为了新时尚。
在磐安,躲不开的“粉干社交”
 

好这一口的人,恨不得一日三餐都是玉米饼;不爱的人,也找到了它的替代品,荞麦饼和米粉饼。
 
玉米面粗糙的口感,是爸爸妈妈辈的最爱,年轻人基本是不会轻易尝试的。
 
因为和自己的气质不符,没有经历过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奋斗时代,对它没有感情;比起重口味的各种美食来说,它实在是太寡淡了,只有玉米香,软时口感粗糙,梗喉咙;脆了,泵牙,年轻人难以驾驭。
在磐安,躲不开的“粉干社交”
 

专门卖玉米饼的早餐店,整个县城就那么两三家,遇上店铺休息,就是一饼难求;实在馋的不行,妈妈才会亲自出手。

因为,一个看似简单的饼,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不成正比。
 


02
双手拍打之间
是夫妻默契多年
 
好的玉米饼,是饼底松脆而饼面柔软,这需要男女默契的配合。女的在灶前烤饼,男的在灶后烧火,一刚一柔,都能在饼上体现。

烤制之前,考验的是女主人的经验和手劲。
 
多少次的失败,才能看似随意的和面烙制。
在磐安,躲不开的“粉干社交”
 

在开水里倒入玉米面,疯狂搅拌(至少我妈是这样的),这加多少水、倒多少粉,没人能说出个具体的数来,全凭失败后经验的总结。
 
总结起来,制作玉米饼所需材料,就是水适量、玉米面适量,妈妈一个。
在磐安,躲不开的“粉干社交”
 

饱经风霜的手揉搓着滚烫的玉米面,反复揉搓,最后揉成一个宝塔状。
在磐安,躲不开的“粉干社交”
 

从塔尖上揪一块面团搓圆,双手沾水后来往两圈将面团捏成一个厚饼,然后厚饼在两手的一来一回间,悬空拍打,啪嗒啪嗒,在节奏中,由厚变薄,表面光滑,大小如一。
在磐安,躲不开的“粉干社交”
 

这过程最难,因为玉米粉不像面粉一样有粘性,所以拍打不是厚薄不均就是拍破了,最惨的就是,节奏出了错,直接拍掉在地上。
在磐安,躲不开的“粉干社交”
 

把拍好的饼贴进已经烧烫韵大灶里,?底有水,热气腾腾。
 
这时候,考验的是男人的火力了。
 
提前准备好柴,最好是用松针毛和浪泥壳,饼贴进锅后,火要在四周烧开,火太旺饼会焦;不旺饼就会滑到水里,不坏才怪呢!
 
 

03
生活的苦与甜
就夹在这片饼里
 
抹上猪油、撒上盐,再烤制酥脆,空口吃饼也香。
在磐安,躲不开的“粉干社交”
 

码菜夹饼,只有妈妈才能做到把放满咸菜炒豆腐、野菜炒腊肉、炒豆腐渣、炒海带丝、酒糟萝卜、土豆丝....的玉米饼夹起来,咬一口,菜不会从饼尾跑出来,只有那亮汪汪的菜油顺着手掌流到手臂上,如何吃完不粘手,也是一门学问。
 
酥脆的饼,油润的菜,大口吃菜也香。
在磐安,躲不开的“粉干社交”
 

生活的苦与甜,都夹在这薄薄的一张饼里。
 
苦时,空口吃玉米饼也香,加点腐乳就是奢侈;甜时,夹菜任君挑选,喜欢什么夹什么,夹住磐安的山珍海味,夹住爸妈的勤劳善良。
 
也许,等我到三四十岁,也就好这一口了。
V8
发表于2020-06-01 10:15:23
3#

有喜欢吃玉米饼的吗?小谨最喜欢玉米味道了!
虽然制作过程有一点麻烦,各种沾手粘锅沾碗!
想要不沾!非是家庭专业厨师才能学会的技能!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直达电梯

发现更多

 

 19



鐎殿喗娲滈弫銈夊炊閻愯尙鐟柨娑虫嫹

闁告劖鐟ラ妶鑺ョ閸☆厾绀夐柛娆愬灥缁旓拷 Ctrl + Enter 闊浂鍋婇埀顒傚枑瑜颁焦绂嶉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