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最近有一个话题讨论的热度很高,说的是“
小学的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到了初中就会有很多的学生掉队”
简单说说我的理解。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不是考试成绩,而是学习感受。很多人混淆了两者的概念,家长更是用自己的感受代替了孩子的感受。孩子成绩不好,父母感受非常糟糕,他们主观地认为孩子的感受也很糟糕。他们认为必须把孩子的成绩快速提上去,才能挽救孩子,就开始各种鸡娃。可是你越逼,孩子的感受就越差,就越不想学,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甚至导致亲子关系破裂,孩子自信心被摧毁,失去安全感。
如果在小学阶段,就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到了初中,随着学科增多,难度增大,这时候就更难了。这个阶段,本身想考满分,就比较困难。同学之间的成绩开始拉开距离。差距越来越大。到了初二,就更明显。因此,不少人会说,小学成绩具有欺骗性,到了初中就会容易掉队。
其实并不是小学成绩具有欺骗性。小升初的考试,是没有升学压力的。基本都是达标性教育,本来学科就少,题目变化不大,没有强烈的竞争,就会出现班上100分一大片的情况。
而进入初中,开始要面对中考,开始出现竞争,因此,学校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由于竞争性,也拉开了孩子们成绩的差距。
提倡小学不要过份强调分数,不是号召大家不管孩子学习,而是要避免过份关注成绩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毕竟成绩领先的总是少数,大部分人是普娃,得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孩子的身体、智力、心理发育都有先后,早期出现差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越要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这是损害控制。不要让暂时性的成绩阴影扩散到孩子的心理层面,只要他们还保持身心健康,不抵触学习,那么就还有逆袭的机会。
所以,不是小学的成绩有欺骗性,而是在小学阶段取得成绩的方法并不是最佳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才是最需要家长在小学阶段甚至是幼儿阶段就需要重点培养的。各位家长,鸡娃的时候还是不要过度关注成绩,多多关注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