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十四五”规划》草案,发展规划建议
各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的领导和工作人员:
你们好!值此城西科创大走廊申报国家级科学中心的契机,我在此以一个普通余杭区居民的身份,从自己的生活视角出发,谨小慎微但也名正言顺地,为我也为整个城西科创大走廊区域人民,为千千万万的普通家长,提出如下诉求:(以下“城西科创大走廊区域”简称“大走廊区域”)
1. 大走廊区域内中考融入主城区,打通大走廊区域内考生中考考入主城区普通高级中学的通道,且不得限制主城区普通高级中学对大走廊区域内的中考招生名额(含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分配生名额)
2. 十四五期间,大走廊区域内建成普通高级中学5所,另规划建设普通高级中学15所
以上诉求,我提议列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十四五”规划》,且希望贵部门转达至杭州市教育局和余杭区教育局,以教育为抓手,协调沟通,为大走廊腾飞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理由如下:
杭州市教育局和余杭区教育局的各位领导和工作人员,余杭区尤其是以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为核心的大走廊区域,融入主城区教育的事情,估计这么多年已经被无数人民提了无数次了,却一直没有进展,余杭区的孩子们,还是要每年去面对主城区高中少得可怜的招生人数,除了临平的几所学校,西余杭(余杭区京杭大运河以西范围内)的高中简直屈指可数,如下图(2020年余杭区中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汇总):
血淋淋的数字摆在这里,主城区的高中,每一所只有区区可怜的16个招生名额,更不用说公认最好的杭州学军中学、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等高中,对于余杭的学生更是一个不招!不管余杭区有天赋的娃有多少,终究会被这可怕的普高率洗劫殆尽,有幸考上的,也必须跋山涉水去临平住校读书,西余杭对普通高级中学的渴望可谓由来已久。
对于这一切,您们可能会觉得,如今西余杭的学校已经在规划了,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没错,教育局的工作我们看在眼里,我们理解你们的辛苦,我们也知道感恩。
但在这里,我要说的不是工作进度的问题,不是快慢的问题这么简单,我想提的是更加深层次的一种矛盾。
我的意思是,或许有一批人,他们的孩子在主城区上学,他们害怕,他们看到余杭的娃都这么努力,这么好学,他们在担心,担心自己家、乃至自己亲戚家的孩子侄子侄女,担心这些心肝宝贝赢不了余杭娃,担心他们几年后读职高,甚至职高都考不上,以后找工作连学历关都过不了。
以上,都只是我的猜测,但我认为,倘若存在这么一批人,那可能这就是余杭区中考一直迟迟不能融入主城区的最大障碍,导致西余杭的经济水平和教育指标高度不匹配。
也许有人会说,苏州也是这样,机场都修不起的GDP前十城市,反正就是个高新区嘛,负责刷新GDP就行,其他别多想,余杭也就这样当个现金奶牛就好了。所以哪怕钱塘新区这样产业还没成型,尚属于培育期的新区块,都直接升级获得了中考考入主城区的待遇,产业成熟度远高于钱塘新区的余杭区,也要被全力压制。
一切,都只因为钱塘新区目前人口还不够多,威胁还不算大,而余杭区经过多年的培育,各方面产业都已见雏形,闲林等板块更是杭州最早开发的郊区大型居住区,人口稠密。有些人很害怕,害怕一旦给西余杭松绑,这边的高知人民,会不会把主城区的教育资源抢得精光。
但是,抱歉,余杭不是苏州,苏州把我们浙江太湖全给抢了过去,引入新加坡模式,工厂林立赚得盆满钵满;而我们余杭区呢,几次行政分区以来,不断地把自己规划培养到一半的孩子,乔司,三墩,送给主城区的江干、西湖,余杭有过一句怨言吗?更不用说,当初的阿里巴巴,西湖区自己不要,余杭眼光独到,给地给政策,耐心孵化引导,才有了如今的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才有了如今十四五规划的核芯,才有了如今杭州去竞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一举世瞩目的殊荣的根本底气。这一切,都是余杭自己干出来的,没有什么苏州的外资模式,是我们浙江骨子里的实干精神的最好体现,我们是自己拼搏出来的,没有靠任何人!
余杭不欠任何人,也不应被任何人亏欠,余杭能有今天,城西科创大走廊能有今天,不是靠引进外资的先进机器装备,而是人才智慧的结晶,是自己的发明创造,是每一个城西科创产业人努力的见证。如今,他们的后代,这些优秀人才基因孕育的后代,却要被政策限死,去读职高,去面对主城区高中少得可怜的招生人数,这不公平!太不公平!
2021年了,十四五规划已经到了落实的时候,三四月份,就是孩子们入学的时间,这些从一两岁开始就获得良好家庭教育熏陶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愿意且有潜力,去强化国家的基础科学建设,强基计划是科教兴国的直接体现,对打破华为事件以来美国赤裸裸的科技封锁具有长期且根本性的关键作用。
各位领导们,请你们看着这些孩子求知的双眼,你们觉得,这些被高知家庭们自发用少得可怜的闲余时间,倾尽全家之力培养出来的祖国花朵,国家强基计划顺利执行的最大潜在源动力,你们给他们的规划就是,考不上余杭的几所高中,就该去读职高是吗?是这样吗?!请看着我们余杭人民的眼睛回答!
从刚刚开始执行时的二胎流产到如今全面放开二孩,计划生育政策的过晚调整,已经让中华民族的人口增长速度到了堪比日韩的低得令人发指的地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唯一能扭转颓势的,就是根据国家的强基计划,用20多年的时间,重塑整个教育体系,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去大力强化基础科学建设。打下了基础科学的工业基础,我们才能像美国一样,站在世界贸易分配体系的顶端,去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而这,是职高能干的事吗?难道不是每年获得国家200多亿拨款的浙江大学等高等学府应该承担的责任吗?这些高等学府需要的学子,不就正是我们余杭区家长呕心沥血培养出的,从小耳濡目染,对基础科学抱有极大兴趣的,拥有无限潜力的孩子们吗?
拜托了,给余杭区的孩子们一个机会,结合十四五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建设契机,适当地调整大走廊区域内的中考政策。如今人口生育率再难逆转,不在科学技术上韬光养晦,取得突破,在美国的封锁下,我们拿什么筹码去翻盘?
让大走廊区域内中考融入主城区,打通大走廊区域内考生中考考入主城区普通高级中学的通道,且不得限制主城区普通高级中学对大走廊区域内的招生名额,现在就要做,要做就是现在!请不要用对待村一级镇一级行政单位的眼光,去规划余杭区的教育指标,余杭区尤其是未来科技城核心区附近的经济水平,早已不是一个村或两个镇可以去定义的。余杭如今早已腾飞,未来还要更上一层楼,此次十四五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规划,想必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既然如此,何不经济教育一手抓,为大走廊区域内的教育腾飞做好铺垫呢?
城西科创大走廊,因人才而兴,为人才服务,聚天下英才,更要想办法让人才们长久留下来。人才的培养,就是大走廊建设的头等大事,绝对不能因为部分群体的个人原因,耽误了杭州乃至整个大走廊后续申请国家科学中心大战略的开展,大走廊需要人才,余杭家长们更愿意乐意且拼尽全力让孩子成才,孩子们成才,基础科学成形,把产业的蛋糕做大,最终受益的会是每一个人。
总结:大走廊区域内中考融入主城区,是必然且应该的,是现在就要马上做到的。美国的封锁不会停止,只会越来越变本加厉,强基人才的建设,必然是长期计划。为余杭教育松绑,还只是第一步,我们家长和我们的孩子,我们两代人三代人,愿意共同努力,为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兴盛添砖加瓦,为国家输送栋梁人才,为中国逆风翻盘贡献全部的力量,愿中华复兴,愿华夏兴盛!
在此,请给我们大走廊区域人民一个机会!
望回复!
一位余杭区普通居民
2021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