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顺利入学之后,总是会有很多朋友来询问有什么“秘诀”?我想说这个“秘诀”有没有?确实有!但绝对不是收罗历年的考试题目并把它做得滚瓜烂熟就管用的。古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里的“知彼”就是要深入地了解你选择报考的学校,民办小学的选拔肯定有它自己的一套衡量标准,不管每年题目怎么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它要挑选的孩子必定具备一些特质,比如:活跃的思维、清晰的谈吐、开朗的性格等等。每个学校的侧重点不一样,有针对性地准备才能有的放矢不白费力气。以我们家为例,我们并没有像很多家长那样“广撒网”,在衡量了学校特色、接送方便能多个因素之后只报了一所学校,并提前去校园考察,让孩子先了解这所学校并产生兴趣。
那么“知己”呢?“机会永远不会给没有准备的人。”首先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并有一个长期的教育规划,靠临时抱佛脚考上民办的有没有?肯定有。但我想随着大家对民办考试的认识和投入程度的增加这种概率肯定会越来越小。拿我们来说,虽然我们决定报考民办小学的时间比较晚,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我们一直有规划并且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和我先生的分工比较明确,他负责孩子的课业规划和执行,我负责孩子的素质培养。比如上什么兴趣班是爸爸来规划的,而去哪里旅游参加哪些活动是妈妈来计划的。从小我们就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有什么事请我们都会和孩子商量着来,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的外在表现就是比较自信。性格温和,容易相处。
还想分享的两点对报考民办有所助益的心得体会就是:第一、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参与度一定要高。现在的学校都特别重视一个概念:家校配合。民办学校尤其看重这点。有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亲子活动需要家长参与,老师反映的问题能不能得到及时的响应,是不是主动积极地和老师沟通等等。这也是有些民办学校会对家长的职业有所选择的一个原因,天天加班忙得不着家的真的不太适合读民办。我们家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就非常注意和老师的沟通和交流,从我们获得的正向反馈来看老师也是欢迎这样的家长的,也愿意给孩子机会,因为知道我们家长会协助孩子把这些事请做好。第二、孩子应该有一样特长,说拉弹唱琴棋书画都成,最好是方便展示的,现在的孩子都多才多艺的,学校有个什么活动也要能拉得出去,不然每次都做看客也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百闻不如一见。在孩子读了民办小学之后我才体会到社会上对民办的一些传闻是不真实的。比如:攀比之风盛行啊,费用多么昂贵啊等等。以我孩子所在班级来看,家庭经济条件好的确实多,但大家都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人处世很礼貌的,也没有人炫富,相反大家也就最多比比成绩,让自家孩子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但是民办的孩子确实都很优秀,竞争压力相对大也是真实存在的。
最后总结一点:民办也好,公办也罢,在孩子的教育道路上“幼升小”只是起点,要想“取得真经”,还有“七七四十九难”等着我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