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6日,浙江的选考和学考正式开幕,全省62.1万考生赴考,对比去年人数再次提升1.5万余人。
第一日物理依然难度较大,在社交媒体上可谓天崩地裂。第二日地理考试完成后,许多学生表示我这门课白学了…
物理:第一场就被“创”飞!
今年是新选科政策物化捆绑的第二个年头,物理难度怎么样?对比去年是什么感受?我们来看看前线考生对此的评价吧。
题型有爆改,对比往年要难,第一场物理就被“创”飞!

考生回忆总结:选择题由原来的13+2变成了10+3,不定向由原来的3分变成了4分漏选得两分实验题还是3个,分值没有变化,实验题里面出现了实验设计,这个比以往稍稍创新一点,两个电学实验,一个力学实验,力学实验是力、质量、加速度的关系。
大题4个第1题是热学分值和难度都没变,送分题;第2题,依旧是功能关系分值没变11分;第3题电磁感应分值由原来的11分改为12分;第4题还是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由原来的11分变到了13分。
第9题的题目感觉有点创新。第10题看着有点吓人算起来并不难。第13题的不定项难度大一点。
最后一个题第一问是核反应方程,后面的最后一问涉及到了半衰期。很多人都做不出。
有考生反馈难度与23届差不多,也有不少创新,对比往年要简单,有利于中上部的考生。
选择题为16道,第16题为表格型实验设计变为(流程分析)第17,18物质结构与无机框图合并融合,分值变为16,剩下的分别是12,12,12分。
不少成绩一般的学生也反馈今年化学比较简单,是否会出现倒赋分的担忧也比较普遍。

部分考生反馈:化学这次大题比较重视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的这次化学大题确实很难彻底应付。
政治:人都考麻了
今年首考政治也有较多变化和创新,对比往年难度有提升,更利于头部学生。
不少学生反映又偏又难。大题小论文12分,哲学3分,选择题52分,甚至有些人都写不完。
大题第1题:一段材料然后问全国人大在推进依宪治国上起到的作用。
第2题:给了一个林业经营改革的范例
第①小问考的是社会历史发展;
第②小问分成了两个范畴 分别是用经济与社会和哲学与文化的知识来解释延长林业产业链的合理性。
第3题:一个八十岁的A奶奶将名下旧宅登记了女儿B的姓名 女儿B想卖旧宅买一个新房 与陈某(女儿想买的新房的所有人)签订合同 支付了定金 但是回去询问A奶奶时 奶奶习惯旧宅并希望在旧宅终老为由拒绝卖旧宅 得到法院支持 陈某拒绝退还定金要求解除合同 并支付违约金
第①小问:用老年人权益角度回答法院支持A奶奶的合理性;
第②小问:如你是法官 怎样判决陈某和女儿B的合同并说明理由第4题考了逻辑与思维是一个汉斯马是否会做数学题的事情具体很难描述 是一道演绎推理题
第5题考了一个关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辩论 涉及国际组织 有正反二辩 要求选一方先驳斥对方后亮明自己的观点并总结大题小论文12分,哲学3分,选择题52分,必修三全国人大常委会合宪性审查,必修24各三分没有限定,法律4+5养老和合同,逻辑推理3+3,小论文国际组织和主权国家哪个更重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依赖哪个)
技术:写不完、真的写不完
今考生反映比想象中难多了,不太写得完。有不少人普遍感到有一些会,但是就没有时间做。但是也有学生反馈比较简单。
在首考的场景与时限下应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至少比2024年6月的高考技术真题要难一些。
单科来看,信息技术选择的基础题都算是比较明确,编程类的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最后一个选择有点难度,选择题要做到全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细致及对编程程序思维的敏感度。大题主要还是在最后一个大题难度大点,13题简单的python编程大题我觉得是不难的,能够填写出来,14题pandas和信息系统也还好,最后一题难度有的,就看有没有时间写了。
通用方面,选择题难度还可以,有几题感觉还是比较难选,比如压紧木块的选择,电控选择题还可以,大题草图有一定的难度,关键是能不能把它想到,电控大题连线难一些。
历史:还是简单的
首考历史难度反馈不难,但是题型有更改。虽然有变化,对比政治感受要好很多。
选择题由15×2+6×3改为6×2+12×3;客观题中简单题变少了,难题比例增加。
生物:整体友好
一分可能决定差距
这次选择题总体比较友好,对中等生来说顺风顺水。但其中16、20题还是有点小门槛,需要拐个弯思考。
大题延续了浙江一贯的“风格”,空难填到让人怀疑人生!那些专业术语和逻辑推导,分分钟把人拿捏。
总体难度算是中等,但赋分可太难了。大家水平都不低,一分之差可能就拉开不少名次。生物这门,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小空填错,赋分就可能大打折扣。
地理:太难啦!
每次都说地理是玄学,今年首考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