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晚饭后,张女士(化名)带着3岁的儿子淘淘(化名)在小区里玩。正当追逐、跑跳玩得开心时,淘淘突然一个踉跄,张女士一把拉住,没想到孩子直接骨折。
周六晚饭后,张女士(化名)带着3岁的儿子淘淘(化名)在小区里玩。正当追逐、跑跳玩得开心时,淘淘突然一个踉跄。
张女士眼明手快,把他一把拉住,避免了摔倒。“幸好把他拉住了,要不然就摔倒了,也许手臂要磕破了。”她内心暗自庆幸。
没想到的是,孩子虽然没有摔倒,却突然大哭起来,只见他的右手臂软软地垂在身侧,像断了线的木偶,怎么也不肯动,一动就喊疼。
张女士慌了:明明没磕没碰,就顺势一拉,孩子的手臂怎么会不能动了?这不会是传说中的脱臼吧?
她赶紧带着孩子来到浙大儿院后,骨科医生发现淘淘的手臂没有明显肿胀或变形,但他拒绝配合任何抬手动作。结合病史和体征,医生判断这种情况的确是妈妈所担忧的“脱臼”,也就是“桡骨小头半脱位”。
经过一个简单的复位动作后,淘淘马上就不哭了,还开始用手抓玩具,妈妈目瞪口呆:这就好了?
浙大儿院骨科负责人唐欣介绍,淘淘的这种情况属于“牵拉肘”的典型表现:因牵拉上肢造成桡骨小头滑脱,症状突出但处理简单,恢复迅速。
桡骨小头半脱位,俗称“牵拉肘”或“小儿脱臼”,是一种常见于1~5岁儿童的肘关节轻微脱位。“半”脱位也就意味着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骨折或完全脱臼,而是由于桡骨小头从环状韧带中部分滑脱引起的暂时性关节失稳。
“由于孩子的骨骼和韧带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特别容易发生。有时候一晚上就能接诊三四个脱臼的孩子。”唐欣说。
唐欣介绍,对于桡骨小头半脱位,不用打石膏,更不用手术,医生会通过简便而安全的徒手复位让桡骨小头回到正常位置。
表示,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及时处理,完全不会留下后遗症,复位后避免牵拉前臂,以防再脱位。不过有些孩子天生韧带松弛,可能出现反复脱位的情况,称为“习惯性桡骨小头半脱位”,但习惯性脱位不会引起远期并发症,也不影响孩子肘关节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