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通知单你在小区见过吗?
注意,这是一种骗局!以安全隐患为由,专挑老人下手,收取高额费用。
不装燃气泄漏报警器就停气?
女子现场被收取高额费用
7月13日,绍兴诸暨市天然气有限公司接到暨阳街道蠡湖新村吴阿姨来电,反映有人以燃气公司排查安全隐患为由,要求用户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并现场收取高额费用。
接到电话后,该公司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上门了解详细情况,配合派出所民警调查取证。
据悉,该社会人员趁中午多以老人居家,警惕性较弱之际,挨家挨户敲门推销,并谎称如果今天不装报警器,将进行停气处理。
巧言令色之下,吴阿姨最终支付了290元安装报警器,事后发现不对,才报了警。

支付收据
通过观察其实不难发现,该报警器安装位置极不规范,根本无法起到泄漏报警作用。且查询网络购物平台得知,该产品价格只需20多元。当工作人员试图联系此人时,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肯再次上门。
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不规范的安装行为有可能给用户埋下安全隐患。
除了以上骗局近年来有不少人被假冒的“京东金融”客服、被冒充的公检法人员、被冒牌的银行保险业务员等等欺骗。
注意了,以下都是骗局!若遇到请提高警惕
158万突然变成22元!
紧急提醒:近期高发
日前,临平东湖派出所接到报警。现场的褚女士已经非常慌乱:“150万,158万,150万零一点,160万,我一下子也说不清了,突然就变成了22元!
褚女士在当天傍晚接到一个自称是“京东金融”客服的电话,对方告诉她,“根据银监会要求,国家贷款利率调整,要之前注册过金条业务的客户对账户进行注销,否则影响征信。”
褚女士按对方的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下载了ZOOM视频会议软件,又打开屏幕共享功能。之后褚女士在向对方提供的“验资账户”上连续打了两笔共计20万元后,骗子又在“如意积存”平台购买了价值138万元的黄金理财产品。
“骗子通过屏幕共享会看到受害者在操作手机时输入的网银登录密码。”由于网银转账时需要验证码,骗子先通过购买黄金理财产品,让受害人看到账户余额“一下消失”从而惊慌失措,再以“协助退款”为由骗取受害人验证码,最后完成整套骗局。
褚女士遇到的是近期高发的冒充京东金融客服的电信诈骗案件,她并不是这个套路的唯一受害人。骗子通常以“您的京东金条未注销,金条额度高于国家信贷利率额度。”“如果不注销,会影响您的个人征信!”等话术为开头引起受害人恐慌,如果你遇到类似的话术,立刻挂掉电话!
“保险升级”
杭州已有十多个老人被骗上百万
2020年年底至2021年1月底,
短短两个月时间杭州有11名老人因购买“假保险”共被骗150万余元。
2021年1月初,68岁的李爷爷(化名)接到了一名自称是某保险公司业务员的电话,关键是,在电话里,业务员提到的个人信息、投保内容、金额、时间跟李爷爷去年买保险的情况分毫不差。第二天他如约去了业务员指定的“网点”。
业务员小王说了“保险升级”的几个要点:一是“原来您买保险的那家公司已经被我们XX保险收购了”;二是“因为银行卖保险是要赚差价的,现在我们公司决定不跟银行合作了,采取直营直销的方式,优惠就直接给到客户了”;第三点,就是林林总总的优惠,要老人换保险,“您可以在我这里变更新合同,原先投保的条款都不变,产品的收益涨到年化五个点、免一笔600元的服务费,今天办理还送米油哦。”李爷爷被说服了,在手机上赎回了之前购买的市值5万余元的保险,并当场支付了5万元“认购”XX保险的“新产品”。
几天后,李爷爷收到合同发现不对劲,要求退保。业务员取回了合同,但是钱款却一直没退回。李爷爷赶到“网点”发现人去楼空,遂报警。
检察官提醒
1.购买保险等金融产品切记通过官方途径,需要线下网点办理的,应事先通过官方渠道查询确认网点真实性。
2.通过销售人员购买保险等金融产品时,应查验销售人员身份和从业资格。查看工商营业执照、产品官方授权书等文书,确认公司是否有代理资质。
3.认购产品或缴纳费用时,要及时登录官方网站或拨打统一服务电话核实所购产品信息及费用缴纳情况。
4.不要轻易将手机交由工作人员一手代办,确需对方代劳时,千万在旁全程“紧盯”。
多人被冒充的公检法诈骗
2019年,曾有多名医护人员都接到一名自称是“通信管理局”的电话,称受害人的信息泄露,然后被他人办理了信用卡,涉嫌洗黑钱。其中市区一家医院的一名医护人员被骗了12万元。杭州市反欺诈中心、温州反诈中心都曾对此事发布紧急预警。
萧山宁围派出所副所长孔巨闯回忆其中一例受骗案情:“我们了解到,受骗姑娘就是接到一个电话,说是通信管理局的,骗子对她说有人利用她的信息在外省办了一张信用卡,然后涉及到洗黑钱了。然后是一顿吓唬,把小姑娘吓住了,然后叫她配合调查,接下来的套路就是老套路了。但这个骗子也聪明,现在他们也知道开房间,很容易被公安查到,所以他们叫这个姑娘找一个空旷的地方,还特别嘱咐不能让当地公安知道,否则牵连家人,最后这姑娘找了个公园,躲到了女厕所里面。”幸好警察及时赶到,姑娘的18888元就差最后一步转出去了。“
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犯罪逐渐增多,针对老年人的常见骗局有哪些?,应当如何防诈骗呢?
投资理财诈骗
诈骗分子通常以投资“养老项目”名义吸收资金,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名义,承诺高额回报非法吸收公众资金;或以返本销售、售后返租、约定回购等方式销售养老公寓、养老山庄;或以入住老年公寓后给予优惠打折、不入住给予高于银行利息分红的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防诈提示:老年人在投资时应增强风险意识,切勿被诱人的项目以及高回报率所迷惑,应该谨慎投资。
“温情”骗局
老年人走入人生的暮年,开始对孤独害怕、对陪伴向往,诈骗团伙抓住老年人的心理作为获取非法利益的突破点。诈骗分子主要假借义务诊疗、心理关爱、直播陪护、慈善捐助志愿者服务、组织文化活动等形式获得中老年人的信任后,随即实施犯罪行为,更甚者打着“婚恋”的名头诈骗财物。
防诈提示:老年人要树立防范意识,不要轻信别人的话。更为重要的是,子女要多关心老年人,给予陪伴,多沟通近期生活状况,不要给骗子打“感情牌”的机会。
“保健品”诈骗
“保健品”诈骗往往瞄准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前期通过各种手段了解老人的需求和身体健康状况,通过赠送米、面、鸡蛋等小礼品,陪伴聊天解闷等方式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后,开始推荐产品,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夸大“保健品”的功效,促使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实施欺骗。
防诈提示:面对保健品诈骗时,要相信科学,不要相信诈骗分子所说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诊治,不要过于相信保健品的功效,更不能以此替代药物。
“缴纳养老金”骗局
诈骗分子假借认识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名义,收取未参保人员高额“养老金”,谎称可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务,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养老退休金。
防诈提示:许多案例中,诈骗分子通常会让老年人向家人隐瞒情况,建议老年人多关注一些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以及社会新闻。子女要多与家中的老年人交流、沟通,了解他们最近的生活状况。如若发现老年人被骗,应立刻耐心劝导,及时止损,并立即报警。
中奖诈骗
此类诈骗,主要以手机短信、网页抽奖等方式出现,以小利诱惑,从而使深信“中奖”的老年人按照其一步一步设计好的步骤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号等,最后上当受骗。
防诈提示:天上不会掉馅饼,更没有免费的午餐,老年人收到此类中奖信息,切勿轻信,应首先和子女商量或打110向警方咨询。
以房养老诈骗
通常,诈骗分子会以“房本无用”等类似话语为借口,诱导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公司,每月可以获得高额回报的同时,也不耽误老人的居住。事实上,骗子会将老年人的房产直接以高息抵押给职业放贷人,并将房屋处置权交出。最后当入局的老人变少时,骗子就会卷钱跑路,独留老年人钱房两空,甚至负债累累。
防诈提示:老年人要警惕“高息零风险”理财项目,尤其对于房屋抵押买卖等重要投资理财事宜需要慎重对待,多与子女及亲属沟通或者向公安部门进行咨询。
来源:钱江晚报综合自越牛新闻、上观新闻、北京市怀柔区融媒体中心、东方网等